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9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完水,又如厕后,何似飞便在自己号房里躺下了,可能是因为白日没怎么睡,这会儿居然睡意缱绻,加之不用担心腿脚不能伸出号房,何似飞没什么顾忌的睡了个舒坦觉,翌日卯时方才醒来。
  他用葫芦里的水沾湿布巾擦了擦脸,正好开始下发考卷、答卷、草纸。
  何似飞拿到考卷的第一件事还是检查题目无误。
  今儿个的检查比三日前要省时得多,这第二场的答卷虽然同样是二十张,可是考卷上只有五道题。三篇策问,两首诗赋。
  何似飞此前还以为后面每一场都跟第一场类似,有八道策问题以上。
  没想到这第二场只有三道,不过要求比第一场的高,要紧跟时事、言之有物。
  何似飞心想,第一场的策问好像只是要求了‘言之有物’,可他都依照自己写策问的标准,横纵对比、紧跟时事、言之有物,另外,语言顿挫抑扬,华丽之余却不显得堆辞砌藻,反倒是朗朗上口。
  不然他第一场也不会答得那么慢。
  于是,原本计划着午间不要休息,实在太困就拿出老师在木沧县给自己准备好的参片,将其含在口中的何似飞:“……”
  三道策问啊,今日午间短短的睡一觉,依然可以写完。
  至于两道诗词,更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监考的士兵便发现第二场、第三场考试时,这个‘何家少爷’比第一场睡得还放肆。
  他实在不能理解了——同伴们都说这考试是一场比一场难的,可这个明显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何少爷怎么会、一场比一场放肆?
  第九日,士兵已经心如止水,目光不再频频落于何家少爷身上。还是看其他努力的书生才会心情好!
  可其他书生的膀子还是让士兵看不惯,他不自觉的又去看了何似飞。
  啧,瞧瞧,这会儿才午间,少年已经把考卷、答卷、草纸分别摆好,悠然舒坦的在号房内烤熏鸡。
  第122章
  何似飞也是第一回知道, 原来秋闱的策问是分等级的。
  第一场策问要求同院试一般,只是题目问得稍微比院试深一点,且题目量比院试大, 算是初步加大难度;
  第二场题目问得更深,同时还要求纵向对比各朝代,横向对比各国家的具体情况,需言之有物;
  第三场题目深度同第二场一般, 但问题只局限于某一细微处,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学生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胡乱搪塞一通的事情出现。
  而何似飞在同‘知何兄’思辨时, 已经有了横纵对比的思维水平,也就是第二场乡试策问中所要求的考生素养。
  自从他去年八月考完院试,至今年八月,这一年间, 用心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将四书五经中的圣贤之道同现实实际相结合。此间他虽然没有行万里路,去过那些知名的名山大川, 却是真正的‘读万卷书’。且何似飞还不止于此, 他真正同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交流, 仔细了解过他们的生活情况, 甚至有时候还亲身体验他们的劳作。
  这些都是何似飞的阅历。
  八日前,何似飞看到乡试那么多题目,虽然基本上每一道都会做,可心里还是非常有压力的。
  毕竟他的目标可不单单是乡试, 今年八月考乡试,明年二月考会试, 四月殿试……期间虽说有六到八个月的时间, 可他还得从木沧县赶往京城——隆冬腊月赶路去北地,若遇到大雪封路的情况, 少说也得两个多月。
  也就是说,何似飞考完乡试后,基本上没多少时间再同老师请教学问了。
  因此,看到乡试第一场那么多考题,何似飞心中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可后来的第二场和第三场,显然是一个‘找自信’的过程,何似飞渐渐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参加会试的。
  因为题目数量少,何似飞甚至颇有闲情逸致的将诗赋题写了个(其一)(其二)(其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