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娘子状元夫 第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把我那颗猫儿睛宝石的带钩当了,给你们当路费。”他道。
  明姝一惊,急忙把钱推回去,道:“我横竖有法子弄钱,不用你出。”
  杜和依旧吊儿郎当地笑道:“哪能总动女人家的嫁妆,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往后恩公知道了更过意不去。”
  被拆穿经济状况,明姝有点不好意思,道:“你怎么知道这些?”
  杜和笑道:“看你大手大脚的样子就知道存不下钱,哈哈,咱俩一样,只能存东西,存不下钱。我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求你们捎我一程,让我也去外面看看大好山河。”
  明姝道:“你该去和夫君说,和我说有什么用?”
  杜和道:“恩公大人大量,从不嫌我,就怕你这‘小肚鸡肠’的妇人给我脸色。”
  明姝摇头道:“不会的,不会的,我知道了,你是好人。”
  他们夫妻俩能交到这么好的朋友,夫复何求?
  ☆、第二十二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高睿还要继续留下当差,晏子钦一家登舟远去那天,除却受过他恩惠的衙门旧部,还有些感念他的乡民来渡口相送。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极不爱下雪的南方也刮起了卷着白雪毛子的劲风,吹得人襟袖瑟瑟飘舞,同一个地方,来时和去时的时序景物已然变更,心境更是千差万别。
  晏子钦立在船尾最后张望了渡口上渺小的人影,转身挑帘走近船篷,春岫赶紧把他肩上的雪沫子掸下去,将外衣挂在一旁,免得被红泥炉里散出的热气化开,洇湿了衣物。
  明姝手里正抱着一只裹着折枝梅绵套的手炉,朝晏子钦那边一递,道:“暖暖?”
  晏子钦接过手炉,绕开狭小船篷里摆的满满当当的小桌、小柜,和明姝同坐在一张厚毛席子上,两人挨在一起,炉子里火光明灭,照得二人脸上红扑扑一片。
  春岫扒着帘子上的锁子纹,一格一格往下数,少时,说要续点儿炭,便挑帘出去了。
  晏子钦看她神情恍惚,低声问明姝:“她怎么不大精神?”
  明姝半笑不笑道:“舒州呆了个把月,倒是把一颗心挂在高都头身上。”
  晏子钦没想到问及了女孩儿家的心底事,喝了碗红枣茶避过尴尬。
  来时只有四艘船,离开时倒成了六艘。莫说明姝东西多,杜和的东西也不少,他哥哥早就知道弟弟跟在晏子钦身边做事,想着有个同辈的状元郎教导,总好过在家里兄弟俩吹胡子瞪眼谁也看不管谁,便连夜差人把杜和的行李打包送来,另包来一封五十两的银子,看得杜和一阵肉疼,偷偷念叨着:“早知道就不把那枚猫儿睛当了,还是过了期限赎不回来的绝当!”
  临川和舒州相去不远,中途只在九江、洪都停靠了两回,不过一旬便抵达临川渡口,临江一望,岸上尽是疏影横斜的腊梅,暗淡轻黄,芳香浮动。
  所谓近乡情怯,说的大概就是晏子钦此时的感受吧。若是单纯的衣锦荣归,那是何等的荣耀,可到了今日,却是年纪轻轻弃官返乡,倒不是怕人闲话,只是人言可畏,眼神亦可杀人。
  可既然做了选择,就该承担一切后果,倘若他先承受不住,明姝岂不是更无助了?
  深吸口气,下得船来,堤岸上已站满了人,有许多熟悉的面孔,都是晏家的父老亲朋,还有更多叉着手看热闹的无关人士,絮絮叨叨,叽叽喳喳,明姝见了,心里鄙夷,暗道:“真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领头的是晏子钦的大伯,他是个宽厚的人,宋时江西出才子,根源在于此地深厚的文教传统,农时耕种,闲时读书,耕读传家,是以很多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农户其实都能背出整篇论语,写下三五首律诗。
  晏大伯是骑头口来的,顾及晏子钦身边有随行的女眷,另雇了一辆加了厚绵帘子的骡车。他话不多,把人送到了,便起身走了,晏子钦要留他喝些热茶,他却推说侄子舟车劳顿,先休息,这碗茶来日再说吧。
  临川毕竟是个比舒州还小的小地方,又下过雪,路上难免泥泞颠簸,明姝在骡车上骨头都快颠散了,晏子钦亲自搀扶她下了车,只见面前是一户洁净的二进小院,白墙青瓦,和京中的房舍很不一样。
  已有老仆抱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儿站在门口候着,那小儿一见晏子钦便伸长了包裹在厚缎小袄里的胖手,奶声奶气地叫着:“哥哥!哥哥回来了!”
  晏子钦一把抱过孩子,问了句:“钰儿,有没有听娘的话?”
  小子钰不说话,睁着那双和晏子钦十分相似的大眼睛定定看着明姝,仿佛对这个陌生面孔的女人很新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