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八章漂背休整天光好(2 / 4)
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亲赴东线视察,对甘军长的防御部署做出了调整。
与此同时,杜长官也亲赴英缅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所在地――马圭,希望能劝说军团长斯利姆将军全力固守现有防线,并派出一部分炮兵和坦克部队支援平满纳会战。
听完杜长官的要求,斯利姆将军便向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示,不出意外,那位以“撤退将军”闻名的亚历山大一口回绝了杜长官的请求,反倒要求远征军派出精锐部队掩护英军撤退……结果自然不欢而散。
早在《平满纳会战计划》制定之时,委员长就曾郑重地指出了,“决定平满纳会战成败的关健是第六军和英军能否确保平满纳东西两翼的安全。”
可是如今……英方的态度让杜长官深感忧虑!
离了马圭,杜长官匆匆地赶到漂背司令长官部,将会晤经过详细地汇报给了罗长官和史迪威将军。
听完汇报,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也深感事态严峻,当即决定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入夜,漂背司令长官部戒备森严,气氛凝重,英缅军代表、军委会驻滇参谋团代表、史迪威参谋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及第五和第六军代表十余人匆匆赶到,开起了紧急作战会议。
会上,第六军林参谋长和第五军罗参谋长先后介绍了东线和中路的敌我态势,接着杜长官提出了“救缅三策”,英缅军代表却提出了“曼德勒会战计划”,接下来便是激烈的争论!
夜渐深,司令长官部里依旧灯火通明,争论声此起彼伏,与会各方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当然,长官司令部里的争吵并没有影响到六十六团驻地里的安宁祥和,也没能阻止李四维和两女舒心地享受这短暂的幸福时光。
毕竟,古语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一个小小的团长,李四维能做的不过是“执行命令”罢了!
夜渐深,小木屋里灯火昏黄,两女刚刚归来,李四维连忙找了木盆打了水,先给宁柔搓起了脚。
自移驻漂背以来,李四维给两女搓脚便成了小屋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以至于李四维搓脚的手法都越来越熟稔了。
“咦?”
伍若兰坐在一旁,捧着李四维下午刚收到的家书在读,突然一声惊叹,“千生都会背《三字经》了!”
只要滇缅公路还畅通,家书就能寄回去,只是一来一回却要耗费不少时间。
“若兰,”
闻言,美眸微闭满脸享受的宁柔连忙睁开了眼睛,扭头望向了伍若兰,满脸急迫,“快给我看看……”
“好嘞,”
伍若兰笑意盈盈地把家书递给了宁柔,眉宇间难掩自豪之色,“安安也能背几句了……他们才两岁多呢!”
天下父母罕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也罕有不以子女为荣的,两岁多的娃娃能背《三字经》,哪怕只是一两句,也够父母自豪的了。
“嘿嘿……”
李四维听了伍若兰的话,笑呵呵地抬起头来,眉宇间不无自得之色,“咱的娃还能差得了?”
说着,李四维麻利地扯下了肩上的毛巾,将宁柔的玉足从盆里捧了起来,轻轻地擦干,声音温柔,“柔儿,躺到床上去看吧!”
“嗯,”
宁柔乖巧地点点头,慢慢地往床里缩去,目光却依旧粘在手中的信上,笑容灿烂,“爹说两个娃都晓得照顾九月了!”
“的确乖得很呢!”
李四维虽然早已看过信了,但还是满脸笑容地附和着,缓缓起身,端起木盆去外面换水去了。
“柔儿姐姐,” ↑返回顶部↑
与此同时,杜长官也亲赴英缅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所在地――马圭,希望能劝说军团长斯利姆将军全力固守现有防线,并派出一部分炮兵和坦克部队支援平满纳会战。
听完杜长官的要求,斯利姆将军便向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示,不出意外,那位以“撤退将军”闻名的亚历山大一口回绝了杜长官的请求,反倒要求远征军派出精锐部队掩护英军撤退……结果自然不欢而散。
早在《平满纳会战计划》制定之时,委员长就曾郑重地指出了,“决定平满纳会战成败的关健是第六军和英军能否确保平满纳东西两翼的安全。”
可是如今……英方的态度让杜长官深感忧虑!
离了马圭,杜长官匆匆地赶到漂背司令长官部,将会晤经过详细地汇报给了罗长官和史迪威将军。
听完汇报,史迪威将军和罗长官也深感事态严峻,当即决定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入夜,漂背司令长官部戒备森严,气氛凝重,英缅军代表、军委会驻滇参谋团代表、史迪威参谋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及第五和第六军代表十余人匆匆赶到,开起了紧急作战会议。
会上,第六军林参谋长和第五军罗参谋长先后介绍了东线和中路的敌我态势,接着杜长官提出了“救缅三策”,英缅军代表却提出了“曼德勒会战计划”,接下来便是激烈的争论!
夜渐深,司令长官部里依旧灯火通明,争论声此起彼伏,与会各方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当然,长官司令部里的争吵并没有影响到六十六团驻地里的安宁祥和,也没能阻止李四维和两女舒心地享受这短暂的幸福时光。
毕竟,古语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一个小小的团长,李四维能做的不过是“执行命令”罢了!
夜渐深,小木屋里灯火昏黄,两女刚刚归来,李四维连忙找了木盆打了水,先给宁柔搓起了脚。
自移驻漂背以来,李四维给两女搓脚便成了小屋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以至于李四维搓脚的手法都越来越熟稔了。
“咦?”
伍若兰坐在一旁,捧着李四维下午刚收到的家书在读,突然一声惊叹,“千生都会背《三字经》了!”
只要滇缅公路还畅通,家书就能寄回去,只是一来一回却要耗费不少时间。
“若兰,”
闻言,美眸微闭满脸享受的宁柔连忙睁开了眼睛,扭头望向了伍若兰,满脸急迫,“快给我看看……”
“好嘞,”
伍若兰笑意盈盈地把家书递给了宁柔,眉宇间难掩自豪之色,“安安也能背几句了……他们才两岁多呢!”
天下父母罕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也罕有不以子女为荣的,两岁多的娃娃能背《三字经》,哪怕只是一两句,也够父母自豪的了。
“嘿嘿……”
李四维听了伍若兰的话,笑呵呵地抬起头来,眉宇间不无自得之色,“咱的娃还能差得了?”
说着,李四维麻利地扯下了肩上的毛巾,将宁柔的玉足从盆里捧了起来,轻轻地擦干,声音温柔,“柔儿,躺到床上去看吧!”
“嗯,”
宁柔乖巧地点点头,慢慢地往床里缩去,目光却依旧粘在手中的信上,笑容灿烂,“爹说两个娃都晓得照顾九月了!”
“的确乖得很呢!”
李四维虽然早已看过信了,但还是满脸笑容地附和着,缓缓起身,端起木盆去外面换水去了。
“柔儿姐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