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一代人,两挑战者(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谁起了头叫道:“韩朔都写了,柳敬亭呢?”
  接着现场就是“柳敬亭!柳敬亭!柳敬亭!”地喊声。
  这时,其实还有七八位作家正在打字,听到这么整齐划一的喊声,纷纷停下来和其他作家一起把目光投向站在作家群中间的柳敬亭。
  “兄弟,你躲不了了。”
  刚搅了浑水的的韩朔,对大家的批评毫不在意,一脸坏笑地怂恿着柳敬亭,心底深处可能也有比一比的念头。
  柳敬亭虽然没准备出手,但也绝不是无备而来,海子雨果拜伦歌德惠特曼雪莱华兹华斯,实在逼急了,就把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写给大家。
  “柳敬亭先生?”主持人试探地叫了一声,站在旁边的徐远怀也说:“小柳你要有准备的话……”
  柳敬亭点点头,然后迈步走向电脑,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计划中的白热化比拼没有出现,柳敬亭一旦决定出手,其他作者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停手,好似某种莫名的震慑。
  这种气场,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气场。
  柳敬亭边走边思考选那篇文章,直到站到电脑前,面对黑压压的观众,仍旧没有定论,这时舞台周围的灯光突然闪了一下,黑暗光明刹那交错,柳敬亭心里猛然一动,想起一首诗,然后双手放到键盘上。
  直播视频的评论这时候被“柳敬亭要写什么”刷屏。
  “噔、噔、噔”
  现场那么多人,柳敬亭敲键盘的声音仍旧能听得清清楚楚。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写完这两句话,柳敬亭往后退一步,跟大家颔首致意。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写完啦?”
  “就这两句话?”
  朦胧派诗人代表顾城的《一代人》,就是这么两句话,两句几乎被传颂到泛滥的话。
  影视剧、小说、广告、歌词,模仿和直接引用者不计其数。
  此诗1980年发表在诗刊《星星》上面,一经发表,诗坛为之震动,那时候诗派纷呈,彼此之间交锋论战不断,朦胧派有支持者,但更多的是嘲讽与揶揄者,大家认为什么朦胧派简直云里雾里,胡扯八道,毫无意义。
  就是因为不能好好组句写文,才自称朦胧派。
  总体说起来,那时候的文坛论战比现在更为激烈、残酷。
  然而,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大家对顾城这首《一代人》却一致称赞。
  这首诗的创作固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含义具体有所指,但抛开时代局限,这首诗仍旧具有深刻的内涵。
  “黑夜”和“光明”的含义对立存在于整个人类史的长河中,而“寻找”也始终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