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清君侧(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理学这帮人,也就剩下一点嘴炮了。
  杨时非常苦恼,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
  假如王宁安和赵曙之间,调和了关系,连最后的隐患也消失了,他们的末日真的不远了。
  什么办法都没有?
  难道王宁安真的无敌了?
  正在这时候,有个年纪在30出头的人站了起来,他叫张绎,是程颐的弟子,眼下在礼部做事。
  光是这一点,就证明此人不简单。
  在理学普遍受到打压的情况下,还能在六部混得风生水起,没有一点功力怎么行!
  张绎做事冷静认真,很有些韬略。
  “我看王宁安还没有到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地步……他如此限制皇权,其实犯了大忌。”
  “怎么说?”杨时好奇问道。”
  “是这样的,我大宋出来原来的路改成行省之外,其余的地盘,只有河套和渤海等地是以行省并入大宋,其余的地方全是向陛下臣服。”
  大多数人没在礼部混过,也没研究过外藩的情况,不明所以。
  张绎给大家解释,原来很多的部落和藩国,并不是直接并入大宋,而是向赵曙宣布效忠,比如辽东的女真,比如高丽,比如倭国,还有交趾等地,全都是如此,他们只是归皇帝一个人,政事堂虽然也能派员过去,但是原则上,政事堂无法直辖这些地区。
  杨时听到张绎的话,似有所得。
  “把话说明白点。”
  张绎点头,“那些蛮夷只认大宋天子,如今天子权力被限制,将政务交出来,他们也要划归政事堂直辖,这帮人全都野性难驯,能愿意低头吗?”
  效忠皇帝一人,只要每年交点土产,还能得到赏赐,名义上臣服大宋,实际上和土皇帝一模一样。
  不是王宁安不想收拾这些人,而是没有功夫,也没有时机。
  想想吧,大宋的面积有多大?事情有多少?
  天竺还在叛乱呢,其他地方的王公,贵胄,部落,头人等等,数之不尽,根本来不及整顿。
  张绎笑得格外阴险,“既然天竺的叛乱挑起来了,那就不如多来几处烽火,让王宁安自顾不暇,他应付不过来,还有什么脸留在政事堂。他垮台了,那些虾兵蟹将也就没法自保了。”
  杨时认真听着,他的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张绎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对啊,从海外下手,让王宁安自顾不暇!
  好巧不巧,理学在海外颇有势力,二程还在外面漂泊呢!门人弟子,遍地都是,弄出点动静,绝不困难。
  可杨时还有些犹豫。
  “海外固然是很好的发难借口,可这么多地盘,情况如此复杂,该从哪里下手,谁能教我?”
  还是张绎,他早就有了盘算。
  “论起对海外情况的熟悉,首推是张方平,假如张相公能帮着我们出谋划策,这事情就成了一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