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第1051章 朝廷内外大事(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末将至,稻谷金黄,一缕略带寒凉的秋风卷过江南道山川城池,为天地染上了一丝枯黄萧瑟。
  八月十日这一天,陆瑾与太平公主、陆小雅等人带着一对儿女,离开居住大半年的吴县,启程北上返回神都。
  原本按照陆瑾的意思,是准备明年开春之后再走,起先朝廷也没有催促行程,几乎将他这位新晋宰相视而不见了。
  但没料到的是,自从陆瑾的上司天官侍郎魏玄同迁为鸾台侍郎后,韦待价前来吏部担任尚书,此人出身武职,不懂鉴别人才,以致典选工作杂乱无章,受到舆论的鄙薄,在吏部事务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朝廷无奈急诏天官侍郎陆瑾回朝。
  无奈之下,陆瑾也只能告别外祖父、舅父以及陆长青、金靖钧等人启程北上。
  好在太平公主身子已经恢复过来,刚出生不久的陆徽音也较为健康,倒也不怕旅途劳累,一家人离开吴县之后抵达江宁,渡江在江都乘官府大船起行,沿着大运河向着神都扬帆而去。
  陆小雅初次离开江南,倒也有些念念不舍。
  然好在有陆瑾与太平公主陪伴,倒也渐渐恢复了过来。
  再加之有刚满两岁的陆俊彦逗弄,每日倒也乐在其所。
  二十来天之后,官船徐徐停泊在了洛河码头,不远处的皇宫已是历历在望。
  陆瑾返回太平公主府稍事休憩,便唤来公主府家令乔知之,了解近段时间朝廷所发生的一些大事要事。
  其实很多大事陆瑾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所耳闻,例如今年正月刘仁轨病逝于长安,便让陆瑾止不住的伤感,若非身在江南,说不定就会亲自前去悼念。
  在陆瑾看来,刘仁轨乃是高宗朝硕果仅存的权威老臣了,在群臣当中有着无以伦比的威望,也是李唐忠臣制衡摄政太后的一柄利剑。
  他的离逝,也意味着残留在武后身上的最后一道枷锁陡然破碎,武后独断朝纲的时代正式到来。
  而在政事堂方面,昔日裴炎一党的宰相已经被全部肃清一空,而因靠击败裴炎一党得以拜相的骞味道、崔詧、李景谌,以及那位靠文章拜相的沈君谅也遭到了罢黜。
  现在政事堂的宰相全都成为了武后之人,亦或是对武后摄政不抱有敌意之人。
  凤阁内史(中书令)裴居道担任秉笔宰相,坐镇政事堂。
  鸾台纳言(门下侍中)苏良嗣接替病故的刘仁轨担任长安留守,身在长安坐镇。
  至于其余宰相,则是:
  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
  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
  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承嗣;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刘祎之;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魏玄同;
  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陆瑾;
  翰林院学士承旨、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苏令宾。
  作为宰相资历来说,陆瑾和苏令宾可谓是最浅的两人,特别是苏令宾,其担任的翰林院学士承旨不过从四品下,而且又为女子,实乃非常罕见。
  但陆瑾明白,苏令宾成为宰相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女子为官本就少见,如今苏令宾成为宰相,很明显是武后想要昭告天下,她准备大力拔擢女子为官了。
  在大事方面,原本归降于大唐的铁勒九姓同罗、仆骨等部叛唐入东~突厥,东~突厥势大侵扰代州、忻州一带,朝廷遣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救代州,伐骨咄禄所据之地总材山,四月八日,唐军至忻州与突厥相遇,鏖战不利,死五千兵士。
  目前,朝廷正准备调派兵将,再次北击东~突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