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宫贝阙 第63节(1 / 4)
封子行道:“静檀庵出了事,里外都警惕起来,本不该在这个关头妄动的,可那消息实在重要,信鸽容易被拦截,我想了个别的招,用我家养的龟,从水里走。”
姜煦头一回听到这么新奇的手段,心下叹服,妙极。
还是读书人有招。
封子行走了一路,想了一路,生怕自己的道歉显得心不诚,道:“怪封某肚量太小,辜负了盟友的信任。”
姜煦用手指戳着封子行的心口:“你不是肚量小,你是太聪明了。你纵观时局,猜到我们目的相同,要查的是同一件东西,你便想要浅浅试探一下。因为你有把握,我也许会找你算账,但却不会真把你怎样。”
姜煦也是一路思量到最后,觉得不该低估这位未来的宰辅——天生八百个心眼的老东西。
他还真不是自作聪明,他是深思熟虑的谋划。
封子行自嘲一笑:“我是没想到少将军竟然能揪住我,而且还来的这般快。”
姜煦道:“你曾经是颍川王的门客。”
封子行说:“王爷对我有再造之恩,可惜我没什么本事,明知山上有蹊跷,盯了两年,却仍一筹莫展。不如少将军,行动果断,雷厉风行……”
姜煦听得牙酸,赶紧让他打住:“信我拿到了,可以给你看,但要有言在先,我们彼此都不能试探对方的底线。”
封子行叹了口气,郑重道:“王妃不能出事,一点闪失都不能有,否则百年之后,我到了地下,无颜面见王爷。”
姜煦道:“彼此彼此,我的人也不能出事。无论形势怎样,不许将她置于险境中,更不许拿她做诱饵。”
封子行点了点头,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面露惊讶:“你的人?”
傅三姑娘曾是宫里钦点的贵人,馠都人人都知晓一二……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也没听说跟她姜煦有关系啊。
姜煦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再改也来不及了,他坐在山头,望着西天翻涌的云霞,沉默了良久,说:“早晚的事。”
封子行内心不知掀起了几丈高的惊涛骇浪,用尽了毕生修养压住了表情,淡淡的“哦”了一声。
第48章
姜煦上辈子没能将她带走, 已经化成了执念扎根在心底。
他想,既然她不愿再当宫妃了,那他一定要带她远离皇宫, 远离馠都。将她带到华京,见一见上辈子她无缘得见的盛景。
姜煦得到承诺,将随身带的信拿了出来。
封子行简直是迫不及待地接了过去。
趁着天色还没彻底黑下去, 封子行找了个避风的地方,一封一封翻看那些信。
“果然这个兖王他心术不正。当年王妃告诉我, 经办案子的人是兖王, 我就觉得不对劲。颍川王之死处处都是疑点, 他竟然能全部按下去, 一句话也不提。”
等封子行读完了信, 姜煦无比仔细的给收回怀中。
封子行不解道:“姜少将军您盛宠在身, 这些信到了你手中, 就等同于能直面天子,您难道不交给皇上看一看吗?”
姜煦道:“这些信一没有署名, 二不是兖王的笔迹,现在把信扬出去,除了打草惊蛇,得不到任何收获。”
封子行不死心:“通敌叛国不是小事,皇上若是知晓了,一定会主张查到底……”
姜煦打断道:“封先生, 皇上坐得太高太远了,你要把真相呈上去给他看, 而不是要他自己走下来瞧。为官之道, 将来你会比我更懂。”
姜煦原本不懂这个道理,是那天晚上傅蓉微教给他的。 ↑返回顶部↑
姜煦头一回听到这么新奇的手段,心下叹服,妙极。
还是读书人有招。
封子行走了一路,想了一路,生怕自己的道歉显得心不诚,道:“怪封某肚量太小,辜负了盟友的信任。”
姜煦用手指戳着封子行的心口:“你不是肚量小,你是太聪明了。你纵观时局,猜到我们目的相同,要查的是同一件东西,你便想要浅浅试探一下。因为你有把握,我也许会找你算账,但却不会真把你怎样。”
姜煦也是一路思量到最后,觉得不该低估这位未来的宰辅——天生八百个心眼的老东西。
他还真不是自作聪明,他是深思熟虑的谋划。
封子行自嘲一笑:“我是没想到少将军竟然能揪住我,而且还来的这般快。”
姜煦道:“你曾经是颍川王的门客。”
封子行说:“王爷对我有再造之恩,可惜我没什么本事,明知山上有蹊跷,盯了两年,却仍一筹莫展。不如少将军,行动果断,雷厉风行……”
姜煦听得牙酸,赶紧让他打住:“信我拿到了,可以给你看,但要有言在先,我们彼此都不能试探对方的底线。”
封子行叹了口气,郑重道:“王妃不能出事,一点闪失都不能有,否则百年之后,我到了地下,无颜面见王爷。”
姜煦道:“彼此彼此,我的人也不能出事。无论形势怎样,不许将她置于险境中,更不许拿她做诱饵。”
封子行点了点头,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面露惊讶:“你的人?”
傅三姑娘曾是宫里钦点的贵人,馠都人人都知晓一二……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也没听说跟她姜煦有关系啊。
姜煦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再改也来不及了,他坐在山头,望着西天翻涌的云霞,沉默了良久,说:“早晚的事。”
封子行内心不知掀起了几丈高的惊涛骇浪,用尽了毕生修养压住了表情,淡淡的“哦”了一声。
第48章
姜煦上辈子没能将她带走, 已经化成了执念扎根在心底。
他想,既然她不愿再当宫妃了,那他一定要带她远离皇宫, 远离馠都。将她带到华京,见一见上辈子她无缘得见的盛景。
姜煦得到承诺,将随身带的信拿了出来。
封子行简直是迫不及待地接了过去。
趁着天色还没彻底黑下去, 封子行找了个避风的地方,一封一封翻看那些信。
“果然这个兖王他心术不正。当年王妃告诉我, 经办案子的人是兖王, 我就觉得不对劲。颍川王之死处处都是疑点, 他竟然能全部按下去, 一句话也不提。”
等封子行读完了信, 姜煦无比仔细的给收回怀中。
封子行不解道:“姜少将军您盛宠在身, 这些信到了你手中, 就等同于能直面天子,您难道不交给皇上看一看吗?”
姜煦道:“这些信一没有署名, 二不是兖王的笔迹,现在把信扬出去,除了打草惊蛇,得不到任何收获。”
封子行不死心:“通敌叛国不是小事,皇上若是知晓了,一定会主张查到底……”
姜煦打断道:“封先生, 皇上坐得太高太远了,你要把真相呈上去给他看, 而不是要他自己走下来瞧。为官之道, 将来你会比我更懂。”
姜煦原本不懂这个道理,是那天晚上傅蓉微教给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