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别说什么抬太孙和老四打擂台是制衡了,他们巴不得自己被元泰帝用来“制衡”!
  “你问朕,朕问谁?谁让你们没用?”
  元泰帝弹了弹龙袍上的灰,重新坐在了龙椅上,贵妃在一旁从容斟酒,没有因天幕中的晋王处境,有半分的慌乱。
  袁府:
  袁尚书摸了摸头,那礼部尚书,八成还是他。
  “我若是没记错,襄公子比太子殿下,只长了一岁。”果然呐,皇家的子孙,没有一个简单的,他可不会觉得,陛下会随便找一个无能的子孙做太孙,再是因势利导,蠢材也是不能上桌的。
  【太孙虽然年幼,但“名正言顺”,血缘上又是废太子的亲子,再过正统不过的元后一脉,储君之名再一加持,原先聚集在废太子身旁的,自会聚集在太孙身旁。】
  “废太子,呵。”
  再是给他封王又如何,后世之人记住的,还是他是废太子!
  安王看着身前的两个儿子,再看向低垂着眼的次子姜襄,闭上眼,躺回椅子上,“我会请旨,将你过继给秦王。”
  元后一脉子孙,又在未来成了太孙,姜襄现在,很是尴尬,这是他这个父亲,唯一能做的了。
  秦王,元泰帝早夭的第三子,一般而言,早夭的娃儿是没法录入族谱的,但是元泰帝重视亲缘,称帝后就将老三录入了族谱,追封秦王,可谓一片慈心。但元泰帝膝下的孙子还不多,所以过继秦王膝下子嗣一事,便拖到了现在。
  姜襄闻言,瞬间泪如雨下:“不孝子姜襄,多谢父亲周旋……”
  听到哽咽声,闭眼的安王不耐地抿唇,这些说哭就哭的把戏,都是他玩儿剩下的,没意思,真没意思。
  【如此一来,与有部分兵权和有军功在身的晋王相比,也勉强算是有了一战之力。】
  【鹤仙又在干嘛呢?】
  【先前说过,自黄河水患一案结束后,鹤仙有了贤王之名,元泰帝顺势将宁王放在了都察院,监察百官。】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都察院权力很大,但同样,在都察院想要进步,不可能不得罪人,而且保不准不经意间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
  【对于其他部门而言,鹤仙品行好不好是一回事,做事不计后果又是一回事,此时的宁王就像是一个刺头,但对于都察院,诶,他们缺的就是敢出头敢硬钢的头铁之人,尤其这人还是亲王,血厚,把鹤仙放都察院,就像是把老鼠放进了米缸,那叫一个自助。】
  【开年不到一个月,上至一品丞相,下至六品主事,主打一个公平。】
  随即,一张被宁王参奏的表格出现,某某小舅子吃霸王餐,某某子孙私下开赌场,某某儿媳放印子钱,某某利用上司之便集资骗钱,某某借钱不还……
  人物地点时间背后关系,清晰明了。
  “这表格就是好用,可以让官员们也学着用。”元泰帝很是平静地道。甚至对于天幕上的总结没有掀起一点波澜,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不过是丢些面子罢了,不至于伤筋动骨,若是没猜错,小九必然是憋了个大的。
  六品以下的官员在家齐齐松了口气,“殿下人还挺好,不找我们这种小虾米的事儿。”
  就是被点名的那群官员,脸色有点难看罢了,在朝为官,多多少少都知道点对方的情况,没什么好说的,互相下手也都有个度,但是此时被天幕直接放出来给天下百姓看,那就不一样了。
  当官,为权,为利,为民,为名,总得沾一样,而对于文人而言,损什么都不能有损名节,但是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天下人眼中,他们这群高官,却是连基础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
  “逆子!你看看你娶的是什么媳妇儿?!”
  “混账!我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穿?把你饿到要去开赌场了?我这张老脸都被你给丢尽了!”
  ……
  一时之间,各家精彩纷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