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牛马?天幕这是第几次提起牛马了?”
  “当牛做马的意思吗?”
  “难道后世的人有牛和马成精的?”
  “想什么呢,怎么也比我们强吧,都能上天泄露我们的天机了。”
  “也是,仙界牛马好歹也是神仙。”
  【说起纺织业,其实也与倭岛有一丢丢关系。
  在倭岛收复,银山开始开采之后,极大的激发了大梁民间商人海贸热情,原来海外,有钱的还真不少!海上虽险,但收益却大。】
  【丝绸,瓷器,茶叶,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对外贸易的三大出口商品,中原王朝也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海贸的兴盛,同样反哺着这三大支柱行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自古以来便重视农桑,巨大的利益之下,纺织业的发展只会更加迅速,古代从不乏能人异士,这样的大环境下,弘德十五年,纺织机器也迎来了极大的革新,新机器,能提升原本至少三倍的效率。】
  纺织行业的商人彻底沸腾了!
  【纺织行业的兴盛,是必然会增添外出做工的女子,提高她们收益的,如果鹤仙真是一股脑的“平权”主义,又怎么会派遣魏泱前往江南坐镇,对此进行控制呢?所以我说,没必要强行给鹤仙添加人设,鹤仙,先是一个皇帝。】
  控制?
  姜衡有些不能理解自己了,控制什么?技术革新,是好事儿啊!
  倒是元泰帝,和一些老大人们,松了口气,还好没有冒进,选择了控制。
  【鹤仙将革新纺织机器的工人安排进工部,继续研究纺织机,织布机等相关机械,但暂时不能投入生产,因为工人太多,高效率下,必然带来大批工人的失业,从而影响一大片的家庭,社会结构需要稳定,朝堂需要稳定,转换赛道,根本不能一蹴而就,这便是车长难调头。】
  年轻的太子版姜衡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等等,那他历史上的大瑛……额,挺莽的,傻人有傻福,就那么大点地盘。至于中原,要逐步解决这个矛盾,除非……转嫁危机。
  【那这些发明就蒙尘了吗?】
  【当然不,鹤仙从不做因噎废食之事,不然也不会继续让工部研究了。所以,鹤仙更加坚定地选择了扩大领土……呃,口误,扩大市场。】
  你这口误,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姜衡不由得叹气,果真如此,最终还是要扩大对外贸易。
  弘德三年才开始对外用兵,还要兼顾国内应急天灾,水利设施建设修缮等各种开支,显然,这个市场的扩大,是长久之战。
  不过这阿婆主,总是不由自主歪楼发展支线,或者说,前面随便放个引子,后面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延伸得越来越远,不过说到纺织业,还是多说一点吧,不介意阿婆主再多延伸一些。
  说起来,中原地大物博,人才其实多得很,只是有没有被发觉而已。
  虽然天幕说了不能贸然突进的原因,但商人不会在意这些,重金之下,有的是人能研究出东西来。
  两眼一睁,怎么全是加班两字?希望今年春闱,能热闹一点吧。
  【当纺织业极速发展,若要保证用工的稳定,产量便会堆积,仅靠内销,和对外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民间自主的,安全性不够的海贸,是不够的。】
  “这阿婆主,总算说了些重要的了!”
  无论是社会结构的变动,还是海贸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看似只有简单一两句话,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大课题”,丝毫不容有误,这关系着王朝的发展。
  姜衡则是注意到产量,内销等用词,东宫他也收了一些于经济方面敏感的人才,与他们聊过一些他还记得的经济知识,知识东一点西一点的,不成体系,只能靠他们自己整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敏感度够不够。
  【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倭国灭得太妙了,没有了倭寇在沿海的侵袭,东面沿海区域大大安生了起来,渔民也只需要与天搏斗,同时良好的沿海环境,也是促使民间早期,私下的小规模海贸发展的一大功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