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机?”
  敏锐的政客们抓住了重点,何谓再次屹立世界之巅的时机?时机,可是稍纵即逝的。
  “其他番邦,莫非发展得很快?”
  若非如此,怎能用到时机一词?
  【可以海贸的国家就那么点,民间的商人胆子再大,但开拓新航线,对于他们而言,也太具有挑战性了,这便需要官方的干预。】
  【弘德二十年,鹤仙定下探索新航线的政策。】
  这得多大一笔开支啊,户部郑貔貅可不管后期收益如何,心口瞬间就是一痛,这要是没成功,户部还能有头发吗?
  【新航线的探索,严格来说,分两部分。
  前期是对南方邻国诸岛等海外番邦国家的政治外交,贸易合作,从相对于熟悉一点的诸国开始向周边延,一个是以官方态度下场,给民间的商人做一个保障与靠山,一个是要探寻新的市场和大陆,国家,那免不了可能再次经过这些小国,提前透个底,方便以后的停泊等后续内容。
  至于后期真的发现新大陆,其实已经很后了,新大陆带来的最大效益,也不是市场,因为太远,那儿的人也太穷,最大的效益,是各种可以研究种植的新作物。】
  新作物?
  君臣齐齐一震,说新作物啊!先说新作物!
  天幕才不管这管那的。
  【但不论是后期新大陆的发现,还是前期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交流,都并非易事。
  自古以来,的确有不少藩国到中原学习朝贡,但中原主动外出探索,很少。
  而主动向外开辟海外线路的朝代,从弘德一朝始,在对周边国家的收复中,对外的开拓合作中,形成了以中原为主的南海贸易体系,中原王朝也踏出了海洋政权最关键的一大步。】
  “海洋政权?”
  “这么看来,以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会落在海洋之上,海权……”
  “造船!”
  【但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大家要清楚一件事,出海,在当时,哪怕是国力强盛如中原,也从不是一件无风险的易事。】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怎么可能简单?”
  “或许,未来出海已经很安全了?”
  【向西开通路上丝绸之路,当真简单吗?陆地上尚且不易,海上更是风浪未知,就不说天气了,只一个水土不服,就有可能要人命。
  说句幸运的,也就中原将种植刻在了本能中,加之鹤仙舍得前期投资,在海船上都要种果蔬,不然光是坏血病就能死一片人。】
  “快记下!快记下!”
  沿海的,准备出海的所有商人,纷纷记笔记,也别管他们出海多久,只要出去,看样子都得带些水果蔬菜了。
  【所以前期,哪怕是沿着海岸线与南洋诸国的交流,同样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航行于海上的,不论身份阶级的所有人,都是。】
  【弘德二十年,鹤仙任命已经52岁的心腹昆石为兴海总军大都督,携率军队沿海岸线探寻新大陆,所有出海的将士,若不幸牺牲,均按军功给家里发放补贴,建造航海烈士纪念碑,刻录烈士姓名,千年不朽。】
  武将和军士都十分满意这样的君主,能对航海的将士如此,对上战场的将士,又能差到哪儿去?
  只是,52岁的昆石,这么大的年纪,殿下得是对这人的身体素质多信任,又是对其他年轻将领多不放心啊?不应该呀,不是一直在对外种地吗?年轻小将领应该不少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