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1 / 2)
说到底这是大好的事。当然也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跟方戍套套近乎,比如白晚秋的父亲。但他来了之后发现跟方戍同桌的是曹镇守,还有另外几个人他不认识。但是光一个曹镇守穿着铠甲,就叫他不敢往前了。
与方戍同桌的还有洪桓跟秦问贤、马亲随与严西宽。秦问贤跟曹镇守都是从洪桓那得了消息赶来的。
外面有守兵,寻常人哪里敢再凑上来。
这次严西宽的姐姐也首次露了面。周简儿跟吴楠这两个嫂子与这位严家姐姐投缘得很,也聊了许多。
还有二婶叶美花一家。
来的路上,叶美花不是没想过跟方戍问问自家孩子考秀才的事。今年没考中,想着下次一定得考中,不知方戍能不能从中帮帮忙。但于庆喜却没让。
这几回方家有喜事,于庆喜总是能与方戍还有严西宽他们说上些话。他渐渐明白了,这些人是真的博文广记,嘴上看着不上进,实则仍有治国安邦之心。所以最终考不考得上,还是要看他自己。他不能靠着关系也不能想走捷径,不然早晚还是会站不住脚。他要做的是拼命学习。
方戍见他如此,便告诉于庆隆,他用过的一些书可以给这位堂兄弟带走。
于庆隆便把于庆喜带到书房,将半箱书给他看:“庆喜哥你看哪些你用得上的,都可以拿走。”
于庆喜惊呆了。光听人说方戍聪明,却不曾想他看过这么多的书。而且看着新,实际打开一看,全都有阅览过的痕迹,上面甚至有不少批注。
书可都不便宜,就这些书加在一起,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两银子。
但这些批注更叫他欣喜。他有些不确定道:“那、那我能都拿走么?”
于庆隆笑说:“当然可以。不过拿走之后我建议庆喜哥你别把书都放到你一转身就能看见的地方,不然压得太多许就觉着有困难了。可以手边放一本,专心把这本读完再换下一本。我看方戍就是这样学的。他干啥事都会特别专心。”
于庆喜说:“好,多谢隆哥儿。这些书我定仔细爱护,好生利用。那我便不与你们夫夫二人客气了。”
于庆隆点头,还往箱子里放了个书包和一个最新款的笔筒。
于庆喜顿觉有些惭愧。他此时只庆幸他母亲看事明白,当初与大房交好而疏远三房,不然哪有这好时候!
人果然还是要与好的人多相处!
于庆喜想想书,高兴得不得了,与他母亲说了这事,叶美花也感激得不行。只是碍于人多,离开时才来得及好生谢谢于庆隆。
而于大有跟周月华,两口子是一边喜一边忧。喜的是小儿子居然要做官夫郎了。忧的是离着远了,以后想照顾也不大能照顾到。
于庆业这时笑说:“嗨,父亲阿爹,你们不用担心。你们想想,现在哪里是咱们照顾小弟,分明是他照顾我们更多。他定能过得很好的,咱们只要别给他找麻烦就成了。”
于庆隆也跟着笑起来:“还是我二哥知道我。放心吧父亲阿爹,往后我有时间还是会常回来的。你们也可以去县里住些日子。冬天地里又没活,出去走走也不影响啥嘛。”
周月华摸摸小儿子的头:“你啊,从前总叫我担心。现在倒最出息了。”
于大有笑道:“我还真没去过县城呢。那等你和守城安顿好了,我带你阿爹去看看。”
于庆隆点点头:“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周月华到底是有些舍不得,红了眼眶。周简儿安慰道:“阿爹不要伤心,小弟如今越过越好了,这是多好的事呀。虽然咱们不能天天见了,但他过得好,那就比啥都强。”
白晚秋也搂着周月华:“大嫂说的是,您别再伤心了。”
周月华笑道:“好,我不伤心。”
于庆隆在门口看着双亲和兄弟嫂嫂们远去,也有些不舍。不过想想,谁都不可能一辈子在一起的。
当晚他便开始收拾起东西来了。他和方戍定下来,五日后就要走。家具什么的自然是不用带的,只把衣裳和要用的书,还有钱带走就成。
这里以后也还会回来住。他们平时不在的时候可以由方山大哥家来照顾。 ↑返回顶部↑
与方戍同桌的还有洪桓跟秦问贤、马亲随与严西宽。秦问贤跟曹镇守都是从洪桓那得了消息赶来的。
外面有守兵,寻常人哪里敢再凑上来。
这次严西宽的姐姐也首次露了面。周简儿跟吴楠这两个嫂子与这位严家姐姐投缘得很,也聊了许多。
还有二婶叶美花一家。
来的路上,叶美花不是没想过跟方戍问问自家孩子考秀才的事。今年没考中,想着下次一定得考中,不知方戍能不能从中帮帮忙。但于庆喜却没让。
这几回方家有喜事,于庆喜总是能与方戍还有严西宽他们说上些话。他渐渐明白了,这些人是真的博文广记,嘴上看着不上进,实则仍有治国安邦之心。所以最终考不考得上,还是要看他自己。他不能靠着关系也不能想走捷径,不然早晚还是会站不住脚。他要做的是拼命学习。
方戍见他如此,便告诉于庆隆,他用过的一些书可以给这位堂兄弟带走。
于庆隆便把于庆喜带到书房,将半箱书给他看:“庆喜哥你看哪些你用得上的,都可以拿走。”
于庆喜惊呆了。光听人说方戍聪明,却不曾想他看过这么多的书。而且看着新,实际打开一看,全都有阅览过的痕迹,上面甚至有不少批注。
书可都不便宜,就这些书加在一起,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两银子。
但这些批注更叫他欣喜。他有些不确定道:“那、那我能都拿走么?”
于庆隆笑说:“当然可以。不过拿走之后我建议庆喜哥你别把书都放到你一转身就能看见的地方,不然压得太多许就觉着有困难了。可以手边放一本,专心把这本读完再换下一本。我看方戍就是这样学的。他干啥事都会特别专心。”
于庆喜说:“好,多谢隆哥儿。这些书我定仔细爱护,好生利用。那我便不与你们夫夫二人客气了。”
于庆隆点头,还往箱子里放了个书包和一个最新款的笔筒。
于庆喜顿觉有些惭愧。他此时只庆幸他母亲看事明白,当初与大房交好而疏远三房,不然哪有这好时候!
人果然还是要与好的人多相处!
于庆喜想想书,高兴得不得了,与他母亲说了这事,叶美花也感激得不行。只是碍于人多,离开时才来得及好生谢谢于庆隆。
而于大有跟周月华,两口子是一边喜一边忧。喜的是小儿子居然要做官夫郎了。忧的是离着远了,以后想照顾也不大能照顾到。
于庆业这时笑说:“嗨,父亲阿爹,你们不用担心。你们想想,现在哪里是咱们照顾小弟,分明是他照顾我们更多。他定能过得很好的,咱们只要别给他找麻烦就成了。”
于庆隆也跟着笑起来:“还是我二哥知道我。放心吧父亲阿爹,往后我有时间还是会常回来的。你们也可以去县里住些日子。冬天地里又没活,出去走走也不影响啥嘛。”
周月华摸摸小儿子的头:“你啊,从前总叫我担心。现在倒最出息了。”
于大有笑道:“我还真没去过县城呢。那等你和守城安顿好了,我带你阿爹去看看。”
于庆隆点点头:“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周月华到底是有些舍不得,红了眼眶。周简儿安慰道:“阿爹不要伤心,小弟如今越过越好了,这是多好的事呀。虽然咱们不能天天见了,但他过得好,那就比啥都强。”
白晚秋也搂着周月华:“大嫂说的是,您别再伤心了。”
周月华笑道:“好,我不伤心。”
于庆隆在门口看着双亲和兄弟嫂嫂们远去,也有些不舍。不过想想,谁都不可能一辈子在一起的。
当晚他便开始收拾起东西来了。他和方戍定下来,五日后就要走。家具什么的自然是不用带的,只把衣裳和要用的书,还有钱带走就成。
这里以后也还会回来住。他们平时不在的时候可以由方山大哥家来照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