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 / 4)
见谢廷玉久未归来,姬怜独坐案前,支颐凝思。忽见屏风上映出一道身影,他起身相迎,却见谢廷玉面色凝重中带着几分了然。
他轻声问
:“出了何事?”
谢廷玉沉声道:“方才传来消息,天子伤势过重,太医署连日救治无力,已于今日申时驾崩了。”
-----------------------
第117章
两人相对跪坐于案前。
烛火摇曳间,谢廷玉执起银剪,利落地剪去烛芯上蜷曲的焦烬,原本昏黄的光晕霎时明亮起来。
“母亲连日滞留凤阁,便是为此事操劳。”
她放下银剪,轻声道,“其实宫变那日,我见天子胸口受伤流血处与心脉几乎无所差,便知她时日不多了。”
姬怜凝视着跳动的烛火,浓密的睫毛于下眼帘处投下一片阴影:“那洵儿何时即位?”
“眼下尚难定论。”
谢廷玉摇头道:“天子弥留之际唯有兄长随侍在侧。虽说如今皇室仅存一位嫡脉,但洵儿年未满十岁,只怕各地外派的姬氏族人会生异心。”
姬怜轻轻握住她的手,“洵儿年幼,但有谢大司徒执掌凤阁,你在司戎府坐镇,大周朝局断不会因主少国疑而生变。”
谢廷玉凝眸望着姬怜,“但母亲好似有意要让兄长垂帘听政。”
姬怜怔忡片刻,“若贵君应允,便是大周首位在幼帝时期摄政的太后。前朝司马氏虽有幼主临朝,但其生父早已剃度出家,并无涉政之心。”
谢廷玉单手支颐,忽而笑了下,“我观兄长志不在此。母亲亦非为家族虚名强人所难之辈,垂帘之议想必会无疾而终。”
姬怜起身,绕过案几紧挨着谢廷玉坐下,双臂环住她的腰际,“那你呢?你可曾想过?如今汝南袁氏经清君侧一役元气大伤,建康士族想必皆要以谢氏马首是瞻。”
谢廷玉回首,只是道了句,“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什么?”
“想起一位故人。她昔日为家族苦心经营,我当年不解其意,如今却懂了。”
谢廷玉将脸颊轻贴在他颊边,叹息声如春雪消融,“我原本最愿作个游侠,踏遍九州烟水,看尽四海云山,但现如今已然是不可能了。”
她牵着他倒在锦绣衾枕间,呓语喃喃:“可能这就是回旋镖罢。”
翌日,依旧阴雨绵绵。
侍奴们捧着盥洗器具鱼贯而入。
姬怜仔细为谢廷玉穿上绛红锦襦,又取来玄黑破裙,将锦襦下摆仔细束进裙腰,以宫绦细细系紧。
待要再佩香囊金钗时,谢廷玉抬手轻挡,“稍后要去见个人,并非赴宴,不必如此郑重。”
姬怜又将她按回铜镜前,执起玉梳为她篦发,“要去见谁?”
“袁照蕴。”
那日参与清君侧的士族悉数收押于廷尉狱中。 ↑返回顶部↑
他轻声问
:“出了何事?”
谢廷玉沉声道:“方才传来消息,天子伤势过重,太医署连日救治无力,已于今日申时驾崩了。”
-----------------------
第117章
两人相对跪坐于案前。
烛火摇曳间,谢廷玉执起银剪,利落地剪去烛芯上蜷曲的焦烬,原本昏黄的光晕霎时明亮起来。
“母亲连日滞留凤阁,便是为此事操劳。”
她放下银剪,轻声道,“其实宫变那日,我见天子胸口受伤流血处与心脉几乎无所差,便知她时日不多了。”
姬怜凝视着跳动的烛火,浓密的睫毛于下眼帘处投下一片阴影:“那洵儿何时即位?”
“眼下尚难定论。”
谢廷玉摇头道:“天子弥留之际唯有兄长随侍在侧。虽说如今皇室仅存一位嫡脉,但洵儿年未满十岁,只怕各地外派的姬氏族人会生异心。”
姬怜轻轻握住她的手,“洵儿年幼,但有谢大司徒执掌凤阁,你在司戎府坐镇,大周朝局断不会因主少国疑而生变。”
谢廷玉凝眸望着姬怜,“但母亲好似有意要让兄长垂帘听政。”
姬怜怔忡片刻,“若贵君应允,便是大周首位在幼帝时期摄政的太后。前朝司马氏虽有幼主临朝,但其生父早已剃度出家,并无涉政之心。”
谢廷玉单手支颐,忽而笑了下,“我观兄长志不在此。母亲亦非为家族虚名强人所难之辈,垂帘之议想必会无疾而终。”
姬怜起身,绕过案几紧挨着谢廷玉坐下,双臂环住她的腰际,“那你呢?你可曾想过?如今汝南袁氏经清君侧一役元气大伤,建康士族想必皆要以谢氏马首是瞻。”
谢廷玉回首,只是道了句,“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什么?”
“想起一位故人。她昔日为家族苦心经营,我当年不解其意,如今却懂了。”
谢廷玉将脸颊轻贴在他颊边,叹息声如春雪消融,“我原本最愿作个游侠,踏遍九州烟水,看尽四海云山,但现如今已然是不可能了。”
她牵着他倒在锦绣衾枕间,呓语喃喃:“可能这就是回旋镖罢。”
翌日,依旧阴雨绵绵。
侍奴们捧着盥洗器具鱼贯而入。
姬怜仔细为谢廷玉穿上绛红锦襦,又取来玄黑破裙,将锦襦下摆仔细束进裙腰,以宫绦细细系紧。
待要再佩香囊金钗时,谢廷玉抬手轻挡,“稍后要去见个人,并非赴宴,不必如此郑重。”
姬怜又将她按回铜镜前,执起玉梳为她篦发,“要去见谁?”
“袁照蕴。”
那日参与清君侧的士族悉数收押于廷尉狱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