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3 / 4)
阎伟斌只有连连点头:“是,是!”
黄国斌也说道:“林书记,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将您的意思转达给大家,让大家都明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好。”
林辰暮点了点头,见敲打地差不多了,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件来递给两人,说道:“这是目前钢铁厂的改制方案,你们先熟悉一下,然后尽快展开工作。”
黄国斌想要伸手去接,可阎伟斌的动作更快,黄国斌就讪讪笑了笑,又坐了下来。阎伟斌是厂长,这东西自然也应该他先看,自己可不能没了分寸。
件内容并不多,只有的薄薄几页,阎伟斌看得很快,最多也就两三分钟时间他就看完了,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像有惊愕,有兴奋,有不敢置信,全都掺杂在了一起,整个人也傻傻的,过了半晌才抬起头来看着林辰暮,结结巴巴地问道:“林,林书记,这,这都是,都是真的?”
他的这番表现,令一旁的黄国斌心里更是像猫抓了一般难受,对改制方案的内容就更好奇了。
林辰暮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要做的改制,并不仅仅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细枝末节的调整和修订,而是要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个雄踞西部,集生产和研发于一体,在国际国内的定价机制中都有影响力的钢铁城。”
黄国斌一听这话,浑身不由就是一震,险些把茶几上茶杯给打翻在地。他是搞技术出身的,当然知道林辰暮嘴中所说的这个钢铁城,意味着什么。放眼国内,敢称钢铁城的,也不外乎就那么寥寥几个,而且个个都是在国际上都叫得响名头的。
细数这些地方,能够成功,也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比如说历史积淀、矿产资源、交通、中央财政支持等等,许多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林书记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口气?是少不经事?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那这一百多亿的资金从哪儿来?”提及这个天数字的时候,阎伟斌只觉得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天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百六十多个亿,如果坐在自己面前的,不是高新区的一把手,他真会以为别人是开玩笑的。
“多少?”黄国斌一听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可看阎伟斌那丝毫不像是作伪的表情,甚至眼睛里都快要冒出光出来了,看林辰暮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了。对于他来说,有了一百多亿并不一定能打造出一个钢铁城,可也能够建设一个大型的钢铁集团公司了。而他们之前所担心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时间,他的心里就好像烧了一团火!
“资金的事,你们就不用管了。”林辰暮淡淡地说道:“你们只管做好厂里的工作就行了。过几天香港国兴集团的人会过来商谈具体事宜,你们可千万别给我搞砸了。”
阎伟斌听到林辰暮郑重其事的交代,马上放下茶杯表忠心道:“林书记您放心,我回去之后马上就召开动员大会,布置工作,落实责任,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林辰暮微微笑了,“那就好,我就试目以待了。”
见林辰暮笑得欢畅,阎伟斌就觉得自己满心的激动兴奋。
第二百三十五章暗流涌动
?乔瑞华默默喝着茶水,听着杨卫国的慷慨陈词,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如果说自己刚来时,还能在柯平、邓全忠、贺国洪等人的帮助下,和杨卫国分庭抗争,丝毫不落下风,可随着几次出击的失利,尤其是西交会期间蔡元峰的到来,风向渐渐就有些变了。以前许多保持中立的常委,慢慢有向杨卫国靠拢的迹象,就连他最铁杆的邓全忠也有些令人琢磨不透了,甚至在好几次常委会上,不顾自己的眼色,硬生生地保持了沉默。
而书记碰头会,他就更没有什么话语权。
书记碰头会没有一定的程式,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周期,只要是书记觉得有要事要商量,随时都可以开,如果讨论干部问题就增加一个组织部长参加。而在许多事情上,“书记碰头会”是最核心的、最权威的,只有“书记碰头会”形成了“一致意见”才会拿到常委会上去研究讨论。
杨卫国就经常利用书记碰头会将他压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还击之力。就拿今天的书记碰头会来说,乔瑞华提出的“村村通工程”,就遭到了杨卫国毫不客气的质疑。
拿杨卫国的话来说,“村村通”是好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武溪目前动工的大项目多,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新机场建设,虽然有一定的中央财政和省上拨款,但大头还是要武溪自行筹集。在资金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搞村村通是不现实的。要搞,也要等几年后财政资金有余力之后。
对于这点,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支持,事情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现在,乔瑞华有些理解,为什么自己下来之前老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要小心杨卫国这个人。除了一把手先天的优势之外,杨卫国这个人,心思细密,手段老到,加之背景也很强硬,确实不好对付。他就好比是无孔不入的水银,只要有一丝缝隙,就慢慢往里面渗透,等你发现时,已经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而杨卫国现在所说的,是关于提拔云山区区委书记于寒安担任市长助理的。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乔瑞华脑海里顿时还是浮现出了于寒安那身板瘦削、面色鹜黑、满脸皱纹的身影。
这个人乔瑞华有一定的了解。他虽然比不了南桥区区委书记陈天桥,在武溪也算是个老牌的区委书记了,不贪财不好色,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烟酒都不沾,在官员里根本就是个另类。衣着也非常随便,夏天一件白衬衫。冬天一件军大衣,几十年如一日。
可就这么一个人,却一直都不太招领导待见。有人说他太无趣,又不懂得揣摩上意,因此难讨领导欢心。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好好先生,在云山区当区委书记,却没什么魄力,几乎完全被架空,任期内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被撤换就算烧高香了。
乔瑞华就很有些纳闷了,杨卫国为什么就要提拔这么一个人呢?市长助理,虽说比起副市长来说还相差甚远,可却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市领导行列了,如果运作得当,又有人助力,成为真的市领导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难道说,杨卫国此举,只是为了让于寒安挪窝?
乔瑞华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有些凉了,涩涩的苦,心里却更苦。 ↑返回顶部↑
黄国斌也说道:“林书记,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将您的意思转达给大家,让大家都明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好。”
林辰暮点了点头,见敲打地差不多了,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件来递给两人,说道:“这是目前钢铁厂的改制方案,你们先熟悉一下,然后尽快展开工作。”
黄国斌想要伸手去接,可阎伟斌的动作更快,黄国斌就讪讪笑了笑,又坐了下来。阎伟斌是厂长,这东西自然也应该他先看,自己可不能没了分寸。
件内容并不多,只有的薄薄几页,阎伟斌看得很快,最多也就两三分钟时间他就看完了,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像有惊愕,有兴奋,有不敢置信,全都掺杂在了一起,整个人也傻傻的,过了半晌才抬起头来看着林辰暮,结结巴巴地问道:“林,林书记,这,这都是,都是真的?”
他的这番表现,令一旁的黄国斌心里更是像猫抓了一般难受,对改制方案的内容就更好奇了。
林辰暮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要做的改制,并不仅仅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细枝末节的调整和修订,而是要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个雄踞西部,集生产和研发于一体,在国际国内的定价机制中都有影响力的钢铁城。”
黄国斌一听这话,浑身不由就是一震,险些把茶几上茶杯给打翻在地。他是搞技术出身的,当然知道林辰暮嘴中所说的这个钢铁城,意味着什么。放眼国内,敢称钢铁城的,也不外乎就那么寥寥几个,而且个个都是在国际上都叫得响名头的。
细数这些地方,能够成功,也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比如说历史积淀、矿产资源、交通、中央财政支持等等,许多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林书记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口气?是少不经事?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那这一百多亿的资金从哪儿来?”提及这个天数字的时候,阎伟斌只觉得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天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百六十多个亿,如果坐在自己面前的,不是高新区的一把手,他真会以为别人是开玩笑的。
“多少?”黄国斌一听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可看阎伟斌那丝毫不像是作伪的表情,甚至眼睛里都快要冒出光出来了,看林辰暮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了。对于他来说,有了一百多亿并不一定能打造出一个钢铁城,可也能够建设一个大型的钢铁集团公司了。而他们之前所担心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时间,他的心里就好像烧了一团火!
“资金的事,你们就不用管了。”林辰暮淡淡地说道:“你们只管做好厂里的工作就行了。过几天香港国兴集团的人会过来商谈具体事宜,你们可千万别给我搞砸了。”
阎伟斌听到林辰暮郑重其事的交代,马上放下茶杯表忠心道:“林书记您放心,我回去之后马上就召开动员大会,布置工作,落实责任,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林辰暮微微笑了,“那就好,我就试目以待了。”
见林辰暮笑得欢畅,阎伟斌就觉得自己满心的激动兴奋。
第二百三十五章暗流涌动
?乔瑞华默默喝着茶水,听着杨卫国的慷慨陈词,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如果说自己刚来时,还能在柯平、邓全忠、贺国洪等人的帮助下,和杨卫国分庭抗争,丝毫不落下风,可随着几次出击的失利,尤其是西交会期间蔡元峰的到来,风向渐渐就有些变了。以前许多保持中立的常委,慢慢有向杨卫国靠拢的迹象,就连他最铁杆的邓全忠也有些令人琢磨不透了,甚至在好几次常委会上,不顾自己的眼色,硬生生地保持了沉默。
而书记碰头会,他就更没有什么话语权。
书记碰头会没有一定的程式,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周期,只要是书记觉得有要事要商量,随时都可以开,如果讨论干部问题就增加一个组织部长参加。而在许多事情上,“书记碰头会”是最核心的、最权威的,只有“书记碰头会”形成了“一致意见”才会拿到常委会上去研究讨论。
杨卫国就经常利用书记碰头会将他压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还击之力。就拿今天的书记碰头会来说,乔瑞华提出的“村村通工程”,就遭到了杨卫国毫不客气的质疑。
拿杨卫国的话来说,“村村通”是好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武溪目前动工的大项目多,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新机场建设,虽然有一定的中央财政和省上拨款,但大头还是要武溪自行筹集。在资金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搞村村通是不现实的。要搞,也要等几年后财政资金有余力之后。
对于这点,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支持,事情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现在,乔瑞华有些理解,为什么自己下来之前老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要小心杨卫国这个人。除了一把手先天的优势之外,杨卫国这个人,心思细密,手段老到,加之背景也很强硬,确实不好对付。他就好比是无孔不入的水银,只要有一丝缝隙,就慢慢往里面渗透,等你发现时,已经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而杨卫国现在所说的,是关于提拔云山区区委书记于寒安担任市长助理的。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乔瑞华脑海里顿时还是浮现出了于寒安那身板瘦削、面色鹜黑、满脸皱纹的身影。
这个人乔瑞华有一定的了解。他虽然比不了南桥区区委书记陈天桥,在武溪也算是个老牌的区委书记了,不贪财不好色,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烟酒都不沾,在官员里根本就是个另类。衣着也非常随便,夏天一件白衬衫。冬天一件军大衣,几十年如一日。
可就这么一个人,却一直都不太招领导待见。有人说他太无趣,又不懂得揣摩上意,因此难讨领导欢心。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好好先生,在云山区当区委书记,却没什么魄力,几乎完全被架空,任期内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被撤换就算烧高香了。
乔瑞华就很有些纳闷了,杨卫国为什么就要提拔这么一个人呢?市长助理,虽说比起副市长来说还相差甚远,可却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市领导行列了,如果运作得当,又有人助力,成为真的市领导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难道说,杨卫国此举,只是为了让于寒安挪窝?
乔瑞华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有些凉了,涩涩的苦,心里却更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