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农女的锦绣庄园 第252节(2 / 4)
听她这么一说,原本心里存了几分怀疑的妇人们顿时打消了这种念头,附和道:“没错,那个女人的嘴巴没一刻干净的,能从她嘴里听出好话,比登天还难,可不能信了她的话。”
“是啊,那个女人的嘴巴比吃了大蒜还臭,咱们要是信了就是中了她的圈套,以后还怎么跟吴嫂子打交道?”
“就是,可不能让那个女人得逞!这女人也真是的,吴嫂子那么好的人又哪里得罪她了?再说了,乱造谣也不造的像一点,吴嫂子家里那么有钱,又有颜丫头做靠山,就是娶城里的姑娘也使得,哪里会看上那种地方出来的姑娘?那个女人真是不长脑子,以为别人都跟她一样笨呢!”
“……”
不等莫颜出声,众人就议论纷纷的说开了,已经断定是王嫂子嫉妒吴家过上了好日子,故意散播出来的谣言,企图让村子里的人排挤吴家,让吴家抬不起头来。
莫颜微微松了口气,尽管之前吴家就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编出了一套没有什么漏洞的说辞,但是如果有人先将柳清清的身世抖出来,就算竭力弥补村民们心里也会有先入为主,认为柳清清的身份有问题。
好在现在发现的早,“谣言”还没有彻底传开,尚有补救的机会。于是莫颜顺水推舟,将之前吴家想出来的那套说辞借这个机会说了出来:“我知道吴姨儿媳妇的来历,说起来那也是个苦命人,若非家逢巨变到京城投奔远亲,就不会有跟铁头哥之间的好姻缘。”
一听莫颜这么说,胃口就被高高吊起来。
之前就有人打听吴家儿媳妇的来历,吴家只说是一个孤女,可能觉得不好听或是觉得说的太详细了以后传到儿媳妇的耳中让儿媳妇难过,其他的就含糊带过去了,别人也不好意思再问。
见达到了目的,莫颜也没有废话,在她娓娓的叙述声中,青楼出身柳清清摇身一变,成为父母双亡的孤苦女子。因是女子,无权继承父辈遗留下来的家业,又被恶毒的伯父赶出家门,不得已之下,柳清清只得带着贴身丫鬟来到京城投奔母家的一位远亲。
奈何亲戚一家早就搬离京城去了南方,柳清清一个弱女子,跋山涉水的来到京城已是不易,断没有能力再奔去南方了。她典当了祖传的玉佩,本想在京城赁一间屋子,日后靠着不俗的女工做绣活儿维持生计,结果典当来的财物却被可恶的小偷全部偷去。
走投无路之下她本想一死了之,却认识了好心的铁头,最后她被铁头的赤子之心打动,又希望有个栖身之所,就自己做自己的主,愿意嫁给铁头为妻。
莫颜的声音很轻,充斥着对柳清清身世的同情,果然,一听柳清清的身世如此凄惨,一些心肠软的妇人早就抹起眼泪了,就是没有流泪的也对红了眼眶:
“没想到,吴嫂子的儿媳妇身世如此凄惨!幸好遇到了心肠好的铁头,不然这好好的姑娘去投河,也太可惜了。”
“铁头老实厚道,吴嫂子又是个温和的人,这姑娘是个有后福的,苦尽甘来了。”
“这两个人,是天赐的姻缘呐!就像戏文里说的,有缘千里来什么的,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是‘有缘千里来相会’,铁头跟那位柳姑娘就是这样的。”
“……”
莫颜在柳杨村的地位无疑是特殊的,她说出来的话根本没有人会质疑。就算谁心里存了疑惑,难道还真会去千里之外的江南,查证柳清清的身世不成?
柳清清那边就更没有问题了,虽然她的口音带着一股子京腔儿,但是在青楼里混迹多年,南方的民歌小调她全会唱,南方话软音俚语也说的顺溜,只要她自己不承认,外人根本不会知道她并非生在南方。
不管今后王嫂子之流如何“造谣”,她们这些知情人咬死了不认,谁也没有办法。王嫂子名声太差,说出来的话不会有几个人相信,到时候只要说她嫉妒吴家,才到处乱造谣,就更不会有人相信了。
不过,光这二十人知道柳清清的“身世”还不够,在流言彻底传开前,必须把她的“身世”宣扬出去。莫颜已经替吴家做出了第一步,索性第二步也帮着做了:“吴姨儿媳妇的身世就是这样,若是村里再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流言,还请各位伯娘婶子帮忙解释一二,若是好好的亲事被那些流言蜚语毁了,那是在造孽。”
话音一落,又是蔡嫂子第一个回应:“颜丫头,你就放心吧,就算你不说,我们也知道怎么做,一定不会相信那些流言,伤了两个无辜的孩子。”
她的儿媳妇也快过门了,要是有人敢说儿媳妇是从窑子里出来的,她一定拿着剪刀打上门,把那长舌妇的舌头剪了。
有蔡嫂子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应承起来。帮吴家辩解一二,说几句好话又不会少块肉。若是能借这个机会跟莫家打好叫道,以后再有什么好活计,肯定会先想着她们呢。
这一次给莫家做活儿,一天就有五十文的工钱,可是让好些人羡慕死,就算不替吴家说好话,也没必要到处散播那些没影子的事,跟银子过不去。
莫颜放心下来,也没有追究圆脸妇人,要不是她问出来,这种在私底下传的流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真爆到台面上来,她们再做解释就有些晚了。
莫颜放心下来,也没有追究圆脸妇人,要不是她问出来,这种在私底下传的流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真到爆出来,她们再做解释就晚了。
吃过午饭,估摸着吴氏出摊回来了,莫颜让另一个妇人顶上她裁衣的位置,自己去了吴家。对此,蔡嫂子等人丝毫没有意外,出了这样的谣言,肯定要想办法解决。
莫颜来到吴家时,吴氏刚回来,听完莫颜的话,一时后怕不已:“怪我,都怪我,那套说辞不该藏着掖着,不然哪里会有这事。” ↑返回顶部↑
“是啊,那个女人的嘴巴比吃了大蒜还臭,咱们要是信了就是中了她的圈套,以后还怎么跟吴嫂子打交道?”
“就是,可不能让那个女人得逞!这女人也真是的,吴嫂子那么好的人又哪里得罪她了?再说了,乱造谣也不造的像一点,吴嫂子家里那么有钱,又有颜丫头做靠山,就是娶城里的姑娘也使得,哪里会看上那种地方出来的姑娘?那个女人真是不长脑子,以为别人都跟她一样笨呢!”
“……”
不等莫颜出声,众人就议论纷纷的说开了,已经断定是王嫂子嫉妒吴家过上了好日子,故意散播出来的谣言,企图让村子里的人排挤吴家,让吴家抬不起头来。
莫颜微微松了口气,尽管之前吴家就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编出了一套没有什么漏洞的说辞,但是如果有人先将柳清清的身世抖出来,就算竭力弥补村民们心里也会有先入为主,认为柳清清的身份有问题。
好在现在发现的早,“谣言”还没有彻底传开,尚有补救的机会。于是莫颜顺水推舟,将之前吴家想出来的那套说辞借这个机会说了出来:“我知道吴姨儿媳妇的来历,说起来那也是个苦命人,若非家逢巨变到京城投奔远亲,就不会有跟铁头哥之间的好姻缘。”
一听莫颜这么说,胃口就被高高吊起来。
之前就有人打听吴家儿媳妇的来历,吴家只说是一个孤女,可能觉得不好听或是觉得说的太详细了以后传到儿媳妇的耳中让儿媳妇难过,其他的就含糊带过去了,别人也不好意思再问。
见达到了目的,莫颜也没有废话,在她娓娓的叙述声中,青楼出身柳清清摇身一变,成为父母双亡的孤苦女子。因是女子,无权继承父辈遗留下来的家业,又被恶毒的伯父赶出家门,不得已之下,柳清清只得带着贴身丫鬟来到京城投奔母家的一位远亲。
奈何亲戚一家早就搬离京城去了南方,柳清清一个弱女子,跋山涉水的来到京城已是不易,断没有能力再奔去南方了。她典当了祖传的玉佩,本想在京城赁一间屋子,日后靠着不俗的女工做绣活儿维持生计,结果典当来的财物却被可恶的小偷全部偷去。
走投无路之下她本想一死了之,却认识了好心的铁头,最后她被铁头的赤子之心打动,又希望有个栖身之所,就自己做自己的主,愿意嫁给铁头为妻。
莫颜的声音很轻,充斥着对柳清清身世的同情,果然,一听柳清清的身世如此凄惨,一些心肠软的妇人早就抹起眼泪了,就是没有流泪的也对红了眼眶:
“没想到,吴嫂子的儿媳妇身世如此凄惨!幸好遇到了心肠好的铁头,不然这好好的姑娘去投河,也太可惜了。”
“铁头老实厚道,吴嫂子又是个温和的人,这姑娘是个有后福的,苦尽甘来了。”
“这两个人,是天赐的姻缘呐!就像戏文里说的,有缘千里来什么的,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是‘有缘千里来相会’,铁头跟那位柳姑娘就是这样的。”
“……”
莫颜在柳杨村的地位无疑是特殊的,她说出来的话根本没有人会质疑。就算谁心里存了疑惑,难道还真会去千里之外的江南,查证柳清清的身世不成?
柳清清那边就更没有问题了,虽然她的口音带着一股子京腔儿,但是在青楼里混迹多年,南方的民歌小调她全会唱,南方话软音俚语也说的顺溜,只要她自己不承认,外人根本不会知道她并非生在南方。
不管今后王嫂子之流如何“造谣”,她们这些知情人咬死了不认,谁也没有办法。王嫂子名声太差,说出来的话不会有几个人相信,到时候只要说她嫉妒吴家,才到处乱造谣,就更不会有人相信了。
不过,光这二十人知道柳清清的“身世”还不够,在流言彻底传开前,必须把她的“身世”宣扬出去。莫颜已经替吴家做出了第一步,索性第二步也帮着做了:“吴姨儿媳妇的身世就是这样,若是村里再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流言,还请各位伯娘婶子帮忙解释一二,若是好好的亲事被那些流言蜚语毁了,那是在造孽。”
话音一落,又是蔡嫂子第一个回应:“颜丫头,你就放心吧,就算你不说,我们也知道怎么做,一定不会相信那些流言,伤了两个无辜的孩子。”
她的儿媳妇也快过门了,要是有人敢说儿媳妇是从窑子里出来的,她一定拿着剪刀打上门,把那长舌妇的舌头剪了。
有蔡嫂子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应承起来。帮吴家辩解一二,说几句好话又不会少块肉。若是能借这个机会跟莫家打好叫道,以后再有什么好活计,肯定会先想着她们呢。
这一次给莫家做活儿,一天就有五十文的工钱,可是让好些人羡慕死,就算不替吴家说好话,也没必要到处散播那些没影子的事,跟银子过不去。
莫颜放心下来,也没有追究圆脸妇人,要不是她问出来,这种在私底下传的流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真爆到台面上来,她们再做解释就有些晚了。
莫颜放心下来,也没有追究圆脸妇人,要不是她问出来,这种在私底下传的流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真到爆出来,她们再做解释就晚了。
吃过午饭,估摸着吴氏出摊回来了,莫颜让另一个妇人顶上她裁衣的位置,自己去了吴家。对此,蔡嫂子等人丝毫没有意外,出了这样的谣言,肯定要想办法解决。
莫颜来到吴家时,吴氏刚回来,听完莫颜的话,一时后怕不已:“怪我,都怪我,那套说辞不该藏着掖着,不然哪里会有这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