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狐疑地看了李首辅一眼,心说现在拿下倭岛的话,倭岛对大齐来说,确实算是一块飞地,难不成李首辅想把高黎一并拿下?
  这样大陆也通了,更便于大齐的治理?
  正宁帝也听出了李首辅的言外之意,笑着问道:“爱卿意欲何为?”
  李首辅肃容拱手道:“大齐拿下倭岛后,倭岛残存势力必然不安分,定然会想方设法煽动民乱,不利于大齐开采金银矿。若是想办法,将倭岛上的人换掉大部分……”
  “可以将原本的倭人分散安排进倭岛附近的岛屿,以及高黎境内,再从高黎调人进倭岛。如此一来,即便倭国还有残存的势力,也翻不出风浪来!”正宁帝眼神一亮。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嗯……如此一来,后世可能又会少一个世界小偷吧?
  大齐真是功德无量。
  高黎和倭岛的形势并不一样,李首辅等人的意思是徐徐图之。先将倭人安进高黎境内,再挑起他们的纷争,最终大齐派兵平乱,怎么决定,自然是由大齐说了算。
  将他们打下来不算特别大的问题,现在周围一圈的战斗力,都比大齐差了一个档次。不管是将领兵卒的素质,还是兵器甲胄的数量与质量,他们都不能和大齐同日而语。
  打下来后怎么治理,让百姓归心,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李首辅等人的关注点在这里。
  现在大齐兵强马壮,国库充盈,可以负担得起双线作战。不论是正宁帝还是阁老们,心中都生出万丈豪情。
  开疆扩土,本就是评定一位君主功绩的重要项目。正宁帝若是能顺利拿下高黎和倭岛两地,再将倭岛的六百多座金银矿全部扒拉进大齐的口袋。如此功绩,后世评点历代帝王,正宁帝高低也能进顶峰帝王圈。
  前五不敢说,前十定然有正宁帝的一席之地。
  明君与贤臣都是互相成就。正宁帝一朝,光芒熠熠,惹人注目,李首辅和胡阁老等能臣,自然也能名垂千古。
  文臣的最高梦想,就是想在《某相传》中单开一页,别人的记载不过几句话,他们的记载一张纸都写不下。在史书传记中排名更是靠前,再配享太庙,拿到个“文”字做谥号,这辈子堪称完美。
  李首辅等人已经做到了文臣的顶点,现在更想要的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身后名。
  征讨倭国一事,显然也能让他们的功绩再添辉煌的一笔,谁能不激动呢?
  萧景曜反倒成了几人中最淡定的那个。
  主要是青史留名这种成就,萧景曜早就达成,并且还蹭了研究院和刘白芨的功劳,指不定后世研究中,发现萧景曜不仅出现在历史书上,还有可能出现在政治书、医学书和生物地理以及数理化等领域的书籍中。
  就……萧景曜拿出来的那些书籍,都没藏着掖着,全都是他辛辛苦苦默写下来,当了回搬运工。不知内情的人,当然以为这都是萧景曜首创,要是搞分科,也绕不开萧景曜这个成套成套往外砸科学理论教材的家伙。
  真不是萧景曜凡尔赛,对于青史留名这种事,萧景曜自己都习以为常了,实在激动不起来。
  相比起来,倭国要是彻底并入大齐的版图中,更令萧景曜激动。后世某国用他牵制华夏,他也成了某国的一条好狗,现在,大齐就为后世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几乎能蝴蝶掉某段大家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的历史,萧景曜如何能不激动?
  大家激动的点各不相同,脸上却都露出了激动的神情。互相一看,心中更是自得:大家都想一块儿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朝廷这边给了梁千山回复,让梁千山瞅准时机行事,占据大义的高地。
  梁千山也没闲着,让水师和庄明手底下会说倭话的人大声告诉倭岛百姓,大齐为何发兵倭岛,都是他们的天皇和贵族做的孽!大齐不杀战俘,不虐待百姓,只要天皇和贵族们自裁谢罪,大齐一定不伤及无辜百姓!
  庄明手底下的人脑子更灵活,乔装打扮成倭岛人,熟练地煽风点火,“现在不投降是死,投降还有一条活路,不如干脆降了!我的家人都被贵族们残忍杀害,成为了他们攀比的杀人数字,我不想这么憋屈地死在他们手里。凭什么死的是我们?这些祸事是天皇和贵族惹来的,我们只想活下去,大齐的军队没有杀掉我们。我们供奉的天皇和贵族们却残忍地对我们举起了屠刀,凭什么?该死的是他们才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倭岛本身也有以下克上的传统,庶民们听到这话,惶恐之余又不受控制地感到兴奋。
  他们是人,不是没有感情的牲口,也会痛苦,也会愤怒。就如同这人所说,他们辛辛苦苦地交税供奉天皇和贵族们,凭什么他们惹来了泼天的祸事,死到临头,还要屠戮庶民发泄他们心中的暴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