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4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当年,他率领数万起义军归宋,希望有一天能够打回北方,可是十多年了还是没有圆梦,这个小目标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辛弃疾离开滁州之后来到建康,登上赏心亭。】
  第28章 霍去病 等等我要死了
  天幕的画面中,辛弃疾的演员长得很壮硕,眼睛犀利,健壮如虎。史书上记载,辛弃疾气质很像青色犀牛。
  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位文人,而像是位将军,是一把能在乱世中立起的刀,而不是灿烂的水仙花。
  他腰间挂着吴钩宝刀,已经生锈了,还没有杀过敌人。
  辛弃疾的演员望天长叹,念出了那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干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辛弃疾之前的高光有多让人惊艳,如今的遭遇就有多让人震惊。霍去病遇上了汉武帝,可辛弃疾没有。
  唐代诗人李贺缓缓闭上眼:“……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得好。”
  涛声滚滚,拍遍栏杆,词人的心酸委屈已经透过这句话涌出来了。
  李贺曾经写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太能理解辛弃疾的心情。
  他惆怅地说:“我想平定藩镇之乱,你想王师北定,并非无人会你意。”他也懂辛弃疾,唉,可惜这呼声没有办法通过时间和空间传达给辛弃疾。
  三国时期,蜀国国主刘禅也懂诗文,越看越觉得心酸,表示不能理解:"相父,南宋朝廷怎么可以如此慢待霍去病一样的将军,把他逼成了才华横溢的词人!"
  辛弃疾没有办法北伐,那是因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时间。
  如今蜀国优秀的将军青黄不接,刘禅恨不得钻进天空里,把那位将军接下来,让他去北定中原。
  气质儒雅的诸葛亮羽扇纶巾,微微叹息:"陛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刘禅惋惜不已:"唉,那宋孝宗暴殄天物啊。如果辛弃疾能够跟霍去病一样遇到汉武帝,那绝不会如此不如意。"
  诸葛亮仰望天空,摇着羽扇,可不是暴殄天物吗?辛弃疾哪需要汉武帝,才能圆梦。他配上一个乖巧听话的刘禅,都能得偿所愿。
  当然,诸葛亮没有当着刘禅的面说出来,怕刘禅要哭。
  汉武帝刘彻心中震惊,辛弃疾领着五十人能进五万人的金营,这是以一当百的霸王呀,结果居然被如此冷遇……
  他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天幕说之前杀叛徒是辛弃疾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原来辛弃疾这个人生好像是个抛物线,接下来就是走下坡路了。汉武帝刘彻微微摇头,说服自己,辛弃疾不至于这么惨吧。
  不是说这个宋孝宗很厉害吗?应该不至于这么没眼光。等到秣马厉兵完成,辛弃疾总能去北伐一次吧……
  他唏嘘之余,看向有些发呆的霍去病,面上不显,心中有些得意。这位风华正茂的冠军侯可是他一手选□□的,他根本没有让这颗明珠蒙尘。辛弃疾三十五岁还在当小官,霍去病十七岁就封侯了。霍去病三十五岁的时候,肯定早就封无可封,威震四海了。啧,不愧是他刘彻,伯乐也!
  【辛弃疾好急呀,拍遍栏杆,就是想打仗,可是朝廷不愿意。】
  【经过滁州的事情,朝廷好像发现了辛弃疾是个六边形战士,打仗厉害,治理地方也很强,所以经常调任他。】
  几个月就把土匪平定了。】【辛弃疾到江西剿匪
  【辛弃疾又被派到湖南,这个地方在长江边上,很容易被金兵扫荡。辛弃疾于是在朝廷的允许下创立了飞虎军,保护当地子民。据说飞虎军超级勇猛,连金兵都很畏惧。】
  【接下来的二十年,他不是在被调任,就是在调任的路上。】【四十一岁的时候,辛弃疾已经被生活磨炼成了熟练的官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