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8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人是谁?凭什么压白居易一头?”
  “等等东坡东坡,白居易有东坡,他也有东坡,莫不是东施效颦!”
  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皱着眉说道:“我还以为第三名会是孟浩然,结果是个无名小卒。词是诗余,是小道。怎么能排这么高的位置?”
  “我算是信了悠悠我心一开始的话,完全是靠自己喜好来排的。”
  白居易本人倒没有什么反感之情,满怀探究之情地望着天幕。
  “别这么快下断语,且再看看。”
  虽说文人相轻,可他对才子没有抵抗力,不然未来也不会放出惊世骇俗之语————想当李商隐的儿子。
  苏轼之前的年代都对这个排名不太满意,并不觉得词这种小道能超过诗。
  苏轼之后的年代,却对这个排名满意极了。
  最重量级的粉丝、当朝皇帝宋神宗望着天幕,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唇角上扬:"我就知道是他,你们说,他排在白居易上面,有不对的地方吗?"
  宦官知道宋神宗喜欢苏轼,怎么可能反驳,连忙顺着说道:"那当然了。苏大才子的才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神宗有些优心忡忡:"他在黄州写了一首《临江仙》,说什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你说他是不是已经心有死志?”
  苏轼不在京城,但京城依旧有他的传说。这首诗传出来,很多人以为他自尽了。
  宋神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当时还在吃饭,闻言大惊失色,直接丢下了碗筷,惋惜:"才难,才难。”
  向皇后也是苏轼的
  粉丝,闻言心动不已,说道:“陛下,既然天幕都认定了苏仙的才华,不如先把他从黄州召回来吧,那地方实在苦寒,哪里是人待的地方?”
  "之前,臣妾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她也问起苏轼的下落,言谈之间颇有忧色,如果能把苏轼召回京城,想必太后也会高兴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有一个太后粉丝团。
  之前苏轼遭遇了一场近乎文字狱的“乌台诗案”,眼看着要被宋神宗处死。
  病重的曹太皇太后告诉宋神宗:"苏轼他们兄弟是在仁宗年间考的试,仁宗很喜欢他们。他告诉我,他替子孙找到了两个宰相之才。就算他的诗有问题,那也是小过错,你不能直接处死了他,会伤了朝廷的平和之风。”*
  宋神宗本来也不想处死苏轼,如今有太后力保,索性放过了苏轼,饶了他的死罪,将他贬谪到了黄州。
  不然,苏轼可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宋仁宗的曹皇后,宋英宗的高皇后,宋神宗的向皇后,组成了苏轼的太后天团。
  宋神宗叹了口气:“你也知道的,他不支持变法,要他回来,他如何能在朝堂自容呢?”
  向皇后沉默不言,也是啊,对于苏轼来说,远离朝堂风波,方才能保全性命。
  南宋宋孝宗听到苏轼诗集被禁,看向身旁的辛弃疾:"朕听闻,徽宗年间确实禁过苏仙的诗集,爱卿久在民间,你觉得这禁令有用吗?”
  辛弃疾坦然回答:“之前朝廷虽然禁诗,最高悬赏了几十万的赏钱,结果越禁止传得越多,臣曾经参加酒宴,发现那些士大夫如果不会诵读东坡的诗,便会被人嘲笑。”
  宋孝宗忍俊不禁:“越禁止越多……倒也是好笑。苏东坡真是广受好评的大才子啊!”
  “对了,朕记得太上皇也挺喜欢苏仙的诗,他说苏仙是个王佐之才。如果生在这个年代,他会将他提拔到高位,让他来治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