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8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人一向是心高气傲的。
  可是苏轼这个朝廷大员被投入牢中,面对接近半年的严刑拷打,普通人估计旱就受不了了,可苏轼却能很快走出来,还写出如此豁达开朗的文章。
  在他身上,好像找不到什么负面的情绪。他们读
  他的文章,便觉得心中豪迈,浑身畅快,也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突然有些明白苏轼为什么能被称为词中圣人。
  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确实值得人敬佩。
  不光是历朝历代的中原人通过这一首《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例外。
  天幕的播放范围仅限于中原。
  辽国太后收到探子的消息之后,非常不满:"终于盘点到苏东坡了,可是那天幕却如此偏心,只在宋国播放,导致我国人没有办法去看坡仙的文章。"
  在她眼中,这首《赤壁怀古》写得多好,多陶冶情操啊!
  她颇为心烦,吩咐:“来人啊,派一些读书人去集市上,朗读坡仙的《赤壁怀古》。别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苏东坡的文章,我辽国人却一个都不知道,倒显得落伍了。”
  左右说道:“娘娘,感觉没什么必要。”
  辽国太后好奇地问:“为何?”
  左右:"之前苏轼的弟弟来到我大辽,当时举国欢腾,多有官员和百姓询问苏轼的消息。举国上下,知道苏东坡的人多了去了。”
  当时,很多人以为苏辙是苏轼,所以频繁宴请苏嗽,后来才知道搞了个大乌龙,所以很多人改问苏轼的下落。
  苏辙回去还给他哥哥写了首诗———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辽国太后闻言,有些为苏东坡高兴,可转念一想对方频繁被贬的遭遇,又非常不满。
  垃圾大宋!
  早晚有一天,大辽要攻破大宋,把苏东坡变成大辽人!
  与此同时,海的另一端日本也不平静。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光芒万丈,蜚声国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依旧很有名气,可中原人都有点不敢在明面上说了,毕竟苏轼是个罪官。
  在宋徽宗时期,顶流苏轼还因为站队问题被封杀,诗集都成了禁书。
  而另一头的日本人却不在乎这点小事,苏东坡的文章从传入日本,就开始飞速扩散,人人都以诵读他的文章为荣。
  苏东坡在黄州写了一幅著名的行书作品寒食帖,日本人也觊觎不已。
  后来,这篇寒食帖被清朝皇帝收藏。
  直到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幅作品流入民间,被日本收藏家收购。
  后来,日本突发东京大地震,这位收藏家的作品遭了殃。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抢救出了寒食帖。
  当时的学界却认为:“即使炸掉半个日本,只要这幅作品在也是值得的。”
  后来这幅作品被台湾人收购,捐给了台北博物馆。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