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座的顾维钧乃是留学的博士,一向自视甚高,属于言必称英美的人物,本来认为中国照搬英美的政体就可以跻身列强,但是他也没想到中国的局面是如此的复杂。他在西洋多年对欧美的制度比别人清楚的多,恭恭敬敬的问道:“既然此刻不能选举,又如何能保证权力操于人民之手,不再出现官员鱼肉百姓的事呢?”
  徐天宝笑笑,答道:“也不是不进行选举,而是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稳着来。我打算将沈阳做试点。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区,先让老百姓选举区议员和区长,然后从区议员和区长中选出市议员和市长。由他们自己治理沈阳。市级选举只要搞成了,周边的县不攻自破,自古乡下人的风气是跟着城里走的,省城搞成了,县城自然就不是问题。三年时间,整个辽宁都要实现县级的选举,再过两年,整个东北和热河都要按照这个原则选举出来”
  顾维钧等人有些失望:“五年?要那么久?”
  徐天宝微微一笑:“已经够快了,这五年就是教育人民的过程,同时努力改善民生发展实业,老百姓富足了自然就有了参政议政的想法,都是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哪个有心思去参加选举?拿起刀枪造反倒是有很大可能。一蹴而就看似是捷径,往往却欲速则不达。耐心点,把东北建设好,拿出个样板给全国老百姓看一看,让他们感到切实的好处,这样的成果才稳固,这样他们才能相信,中华民族复兴党才是真正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的领头羊!”
  顾维钧细细品位了一番徐天华的话,说道:“都督果然真知灼见,我到觉得这番高论可以再丰富详细一些,不光要晓谕东北,更应该晓谕全国!”
  徐天宝哈哈一笑,说道:“少川如果有意,那就劳烦你动笔咯!”
  顾维钧也笑道:“此乃吾之荣幸!”
  于是,徐天宝说道:“下一个议题,是关于敬舆出任吉林都督一事的。”
  张绍曾曾经和徐天宝一度敌对,不过在蔡元培潜移默化的说服和对徐天宝、对中华民族复兴党日益深入的了解中,逐步摒弃前嫌,和徐天宝站到了同一条战壕里。
  张绍曾站起身来,对众人说道:“张绍曾不才,得到大家的信任,推举我出任吉林都督,我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
  徐天宝笑笑,示意张绍曾坐下说话,同时拿出一份草稿,推到张绍曾面前,说道:“这是我草拟的《吉林省农业规划书》,敬舆请过目,如果不嫌弃,可以参考一下。”
  《吉林省农业规划书》基本上是徐天宝给宋小濂的《黑龙江建设五年计划之农业篇》的翻版。
  第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要在中部长春、四平、辽源、松原、吉林和通化等地建设高标准粮食主产区,建设标准粮田500万亩,使其产量达到全省粮食产量的九成以上。
  第二以精品畜牧业为特色,建设肉类生产基地。在中部的长春、四平、辽源建设肉牛基地;在长春、四平、吉林、通化建设肉猪基地;在松原和镇东县建设肉羊基地;在长春、四平、松原建设肉鸡生产基地;在镇东县和松原建设优质细毛羊基地。力争使其产量达到全省产量的八成。
  第三以当地土特产为特色,建设土特产品生产基地。吉林拥有享誉中外的长白山自然宝库、优质黑土地、绿色草原和千万亩水面。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东部山区建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延边、吉林、白山、通化、辽源建设林蛙、食用菌、山野菜、特色果品为代表的山珍食品生产基地;在西部镇东县建设优质高效杂粮杂豆基地。
  第四以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原料为基础,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品加工业3大产业;玉米、水稻、大豆、生猪、肉牛、禽类、乳业、山野菜和食用菌、中草药和林特产品10大系列;东部长白山30个中药材、山野菜和林特产品基地,中部松辽平原30个玉米、水稻、大豆、农区牧业产品基地,西部地区20个优质杂粮、油料、糖料、草食牧业和乳业基地。
  234军事会议
  政治会议之后是军事会议,任务有三:第一,整编东北国防军战斗序列;第二,决定东北国防军采用的武器装备,以利兵工厂生产;第三,拟建东北陆军大学、海军大学、空军大学。主要目的却是针对袁世凯最新下达陆军的整编命令的。
  1912年年末,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惟自客岁军兴以来,各省军队或沿袭旧称,或便宜编制,殊于统一军政之旨不相符合。应即通行各省凡沿用镇、协、标、队名称之军队,查照新有军队名称一律更改,籍免纷歧。”改镇为师的编制及名称如下:前清编制(官称):镇(统制)、协(统领)、标(统带)、巡防营(管带)、队(队官)分别对应改为新订编制(官称):师(师长)、旅(旅长)、团(团长)、营(营长)、连(连长)。随后在公布的《陆军平时编制条例》,对陆军部队的基干单位——师一级的编制进行了调整。按此条例,陆军每师步军二旅,骑、炮兵各一团,工、辎各一营编成。其中步兵每旅辖二团,每团以四连编成之三营,并机关枪一连组成;骑兵团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四连编成,乙种三连编成,视驻地之情形而定;炮兵团以三连编成之三营组成,各连均为六尊;工兵营及辎重营均由三连编成;机关枪连的士兵不另征集,而由所属团内士兵轮流教练。
  其中对骑兵和炮兵的编制也有所革新,清末新军中镇下的马队标是一标三营,一营四队,每队是二排四棚的小编制,全标编制人数1117人。民国元年末组织第一骑兵旅,旅长陈文运(日本士官生)参考国外骑兵编制的变化,建议在骑兵团下取消营级,团直辖连,骑兵连改为辖四个排的大连,得到采纳。改制后的师属骑兵团辖三至四个骑兵连,五六百人;骑兵旅下的骑兵团辖五个骑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九百余人。编制的约化提高了作战效率,同时数目的减少也与当时国内外骑兵作用的减小有密切关系;炮兵和其他兵种的编制也略有变化,虽然定制师属炮兵团是由两营野炮和一营山炮组成,但实际情况并不划一。由于部队数目的急剧扩张,重武器采购和装备的速度难以跟上,通常是弄到什么装备什么。
  最后,陆军部下令命令各镇-协-标-营-队-排-棚更名师-旅-团-营-连-排-班,从此全国军队番号统一。在民国初年,中央番号的师的成分大致如下:从清朝军队沿革遗留下来的有北洋六镇和第二十师、二十三师,东北巡防营升编的第二十七、二十八师,此外还有原南京政府保留下来的几个师,如第八师、十四师、十九师等。
  照此算来,徐天宝东北一系实际上得到的番号只有二十师、二十三师、二十七师、二十八师四个师的番号,比当初要的十个师的番号少了一半多。袁世凯一看陆军部上报的文件,心里便骂陆军部那帮人不晓事。如今天下除了自己和孙文之外,就数东北的徐天宝势力最大,如今他还是收复蒙疆的功臣,要是只给他四个师的番号,那东北还不炸了锅?不过也不能真的就给徐天宝十个师的番号,老袁看着那一堆堆番号,许久,便计上心来,眼珠一转,做了如下批示:
  原来的陆军二十镇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师,张绍曾任师长,范国章任参谋长。驻扎黑龙江;原来的陆军二十三镇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孟恩远任师长,高士傧任参谋长,驻扎奉天;原来东北军左路巡防营升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但张作霖已死,由吴俊升接替,孙烈臣任参谋长,抓扎吉林;原来的东北右路巡防营,升编为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冯麟阁,汲金纯任参谋长,驻扎新民。另外,袁世凯又给了徐天宝六个混成旅的番号,如此一来,算是给足了徐天宝十个部队番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