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2 / 4)
小王当时心里就感觉古怪,那个电话是他接的,声音很年轻,估计还没有他的年龄大,可为什么张朝年教授居然会是如此的重视哪?难不成会是某位重要人物?可年纪实在太轻了吧。
等到时间,小王心里的疑惑终于解开,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三位。其中两位小王很有印象,也是东山大学的学生,不但是大美女,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至于另一位,小王可就从来没有见过,可最令他感觉奇怪的就是,这个年纪看起来最多有二十岁的年轻人,居然还是主导人物,张朝年教授等待的就是他。
当时张教授亲自迎接出办公室,弄得小王都有些手忙脚乱,做为张朝年教授的专职秘书和弟子,教授如此隆重的对待来访的客人,近年来可是很少有过。
等张朝年教授把这三个人迎进办公室,小王也急忙端上时新的水果和瓜子,倒好茶水,然后退出来,心里的疑惑是一点也没有减轻。
特别是听到办公室里面不时传来张朝年教授爽朗的笑声,更觉得古怪。老师可是有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不知道这三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能够让老师如此的开心。
办公室内张朝年教授戴着付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报告书,缓缓翻看着,许久没有出声,整个办公室内也安静下来。
安逸看着眼前的张朝年教授,心里都有几分的感慨,短短的时间不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看起来又苍老许多。原来花白的头发,现在已经是银丝如雪,脸上的皱纹也是越发地深刻,甚至就连老人斑也显现出来,戴着一付老花眼镜,越发显得老态龙钟,可以想见张教授所承受的压力有多么地大。
唉,目前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份新的思路,帮助张教授找到破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华夏经济少走些弯路,更能够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改变一下命运。
时间过去良久,张朝年教授看完手里的报告,轻轻放到一边,双目微闭不语。安逸和萧如君蔺小琳互相看了看,心里也有些不解。
不过萧如君却是微笑地鼓励着安逸不要担心,至于蔺小琳也是一样,举起右手的拇指向他示意,两人无声地鼓励也是让安逸安心许多。
“张教授,这份报告您也看完了,不知道有什么感想?”安逸开口问道,“报告内容肯定还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想请张教授帮忙指点一下。”
张朝年教授笑了笑,看着安逸的眼神十分的慈祥,不过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话题一转问道:“安逸,你父亲是叫安自军吧?”
安逸点点头,有些不解,正说着报告的事情,这怎么牵扯到老爸身上了?难道出什么事情了?
张教授摇头:“没什么事情,就是临前日报的主编摘选报告的部分内容发表,准备征集意见,被京都等地的媒体转载报道,现在争议很大。”
临前日报的主编?安逸心里就是一沉,脑海中立刻显现出马卫东那张富态的脸。这不是在添乱吗?临前这边正在向省里申请进行国企改制试点,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究竟是谁允许他把报告内容泄露出去的?还征集意见,这明明就是背后在捅刀子!
可以想见,被京都等地的媒体转载报道出去,引发出来的争论会有多么地大,而这其中还牵扯到老爸安自军,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不知道老爸现在怎么样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动力
安逸这时真是后悔,这几天实在太忙,忽视了看报纸和电视,居然一点也不知道,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办?
这时安逸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人影越发清晰起来,花白头发满脸皱纹,就象是一个勤恳农民般的形象,这就是临前行署专员余作同。
看来应该就是他出手了……安逸心里叹息一声,姜是老的辣啊!萧光宇在市里费尽功夫,好不容易争取到申请国企改制试点的机会,估计就要被余作同轻描淡写地给扼杀掉了。
“没那么严重,国企改制势在必行,就是在方式方法上面有争议罢了。这样正好,报道出来有争论是好事儿,理不辩不明吗。”张教授摆摆手,似乎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看着张教授如此云淡风轻的表态,安逸心思也是沉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也的确如此,这件事情根本不怕有争论,本身就是为了国家好吗,并没有半点私利牵扯在里面,这还有什么好怕的?老爸的脾气也是知道,相信越是如此艰难压力巨大的情况,越是有动力,更能够奋进坚强,根本不用紧张。
“您说得对,理越辩越明,最好能够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才好。声势越大,对于将来的国企改制越有利,呵呵。”安逸神情放松,也是呵呵笑起来:“对了,教授,您看这份报告……”
张朝年看到安逸如此快地就能想通,眼神里面越发欣赏,话题又转到报告上面,点点头开口说道:“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对于华夏经济的发展和预测也很有见地。特别是对国企的改制,方法很得当,考虑得很仔细,最大程度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听到这儿安逸不由得坐直身子,知道后面才是重点。至于所谓的经济预测,那都是虚的,不过是做为引子,引导后面国企改制的内容而已。
果然张朝年教授接着说道:“报告的实施性非常强,相信临前只要申请到省里面,后续就会有试点,至于效果如何我会跟进。只是……安逸,你想过没有,华夏的国营企业之所以会到目前这种地步,原因是复杂的,除去报告里面提及的内容,还有就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
安逸点点头,沉思着并没有说话。萧如君和蔺小琳听得更是入神,简直就象是在课堂上面听课一样,能够近距离地聆听张朝年教授的教诲,她们都很是高兴,注意力也是特别集中。
张朝年又想了想,说道:“华夏国企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非常突出,太多没必要的重复建设和社会负担,也造成目前这种国企生存维艰的现状。你的这份报告对于这一点触及不够啊。”
国企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安逸也知道很清楚。从大的方面讲,每一个省市的产业结构都类似,工业门类齐全,不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片面追求完整的工业体系。 ↑返回顶部↑
等到时间,小王心里的疑惑终于解开,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三位。其中两位小王很有印象,也是东山大学的学生,不但是大美女,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至于另一位,小王可就从来没有见过,可最令他感觉奇怪的就是,这个年纪看起来最多有二十岁的年轻人,居然还是主导人物,张朝年教授等待的就是他。
当时张教授亲自迎接出办公室,弄得小王都有些手忙脚乱,做为张朝年教授的专职秘书和弟子,教授如此隆重的对待来访的客人,近年来可是很少有过。
等张朝年教授把这三个人迎进办公室,小王也急忙端上时新的水果和瓜子,倒好茶水,然后退出来,心里的疑惑是一点也没有减轻。
特别是听到办公室里面不时传来张朝年教授爽朗的笑声,更觉得古怪。老师可是有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不知道这三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能够让老师如此的开心。
办公室内张朝年教授戴着付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报告书,缓缓翻看着,许久没有出声,整个办公室内也安静下来。
安逸看着眼前的张朝年教授,心里都有几分的感慨,短短的时间不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看起来又苍老许多。原来花白的头发,现在已经是银丝如雪,脸上的皱纹也是越发地深刻,甚至就连老人斑也显现出来,戴着一付老花眼镜,越发显得老态龙钟,可以想见张教授所承受的压力有多么地大。
唉,目前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份新的思路,帮助张教授找到破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华夏经济少走些弯路,更能够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改变一下命运。
时间过去良久,张朝年教授看完手里的报告,轻轻放到一边,双目微闭不语。安逸和萧如君蔺小琳互相看了看,心里也有些不解。
不过萧如君却是微笑地鼓励着安逸不要担心,至于蔺小琳也是一样,举起右手的拇指向他示意,两人无声地鼓励也是让安逸安心许多。
“张教授,这份报告您也看完了,不知道有什么感想?”安逸开口问道,“报告内容肯定还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想请张教授帮忙指点一下。”
张朝年教授笑了笑,看着安逸的眼神十分的慈祥,不过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话题一转问道:“安逸,你父亲是叫安自军吧?”
安逸点点头,有些不解,正说着报告的事情,这怎么牵扯到老爸身上了?难道出什么事情了?
张教授摇头:“没什么事情,就是临前日报的主编摘选报告的部分内容发表,准备征集意见,被京都等地的媒体转载报道,现在争议很大。”
临前日报的主编?安逸心里就是一沉,脑海中立刻显现出马卫东那张富态的脸。这不是在添乱吗?临前这边正在向省里申请进行国企改制试点,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究竟是谁允许他把报告内容泄露出去的?还征集意见,这明明就是背后在捅刀子!
可以想见,被京都等地的媒体转载报道出去,引发出来的争论会有多么地大,而这其中还牵扯到老爸安自军,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不知道老爸现在怎么样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动力
安逸这时真是后悔,这几天实在太忙,忽视了看报纸和电视,居然一点也不知道,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办?
这时安逸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人影越发清晰起来,花白头发满脸皱纹,就象是一个勤恳农民般的形象,这就是临前行署专员余作同。
看来应该就是他出手了……安逸心里叹息一声,姜是老的辣啊!萧光宇在市里费尽功夫,好不容易争取到申请国企改制试点的机会,估计就要被余作同轻描淡写地给扼杀掉了。
“没那么严重,国企改制势在必行,就是在方式方法上面有争议罢了。这样正好,报道出来有争论是好事儿,理不辩不明吗。”张教授摆摆手,似乎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看着张教授如此云淡风轻的表态,安逸心思也是沉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也的确如此,这件事情根本不怕有争论,本身就是为了国家好吗,并没有半点私利牵扯在里面,这还有什么好怕的?老爸的脾气也是知道,相信越是如此艰难压力巨大的情况,越是有动力,更能够奋进坚强,根本不用紧张。
“您说得对,理越辩越明,最好能够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才好。声势越大,对于将来的国企改制越有利,呵呵。”安逸神情放松,也是呵呵笑起来:“对了,教授,您看这份报告……”
张朝年看到安逸如此快地就能想通,眼神里面越发欣赏,话题又转到报告上面,点点头开口说道:“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对于华夏经济的发展和预测也很有见地。特别是对国企的改制,方法很得当,考虑得很仔细,最大程度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听到这儿安逸不由得坐直身子,知道后面才是重点。至于所谓的经济预测,那都是虚的,不过是做为引子,引导后面国企改制的内容而已。
果然张朝年教授接着说道:“报告的实施性非常强,相信临前只要申请到省里面,后续就会有试点,至于效果如何我会跟进。只是……安逸,你想过没有,华夏的国营企业之所以会到目前这种地步,原因是复杂的,除去报告里面提及的内容,还有就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
安逸点点头,沉思着并没有说话。萧如君和蔺小琳听得更是入神,简直就象是在课堂上面听课一样,能够近距离地聆听张朝年教授的教诲,她们都很是高兴,注意力也是特别集中。
张朝年又想了想,说道:“华夏国企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非常突出,太多没必要的重复建设和社会负担,也造成目前这种国企生存维艰的现状。你的这份报告对于这一点触及不够啊。”
国企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安逸也知道很清楚。从大的方面讲,每一个省市的产业结构都类似,工业门类齐全,不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片面追求完整的工业体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