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4 / 4)
李隆基明白,张说正在撺掇自己举行一些大礼仪式了。若时光倒退几年,李隆基断不会听此等言语。开元之初,李隆基焚珠玉铸金银,其目的在于减奢费,若举行大礼仪式,势必花费其多,与戒奢尚朴之旨不合。然眼前国势渐强,国库充实,李隆基的心态已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其闻言颔首道:“嗯,你说得有些道理。遵制为礼,确实为将教化之旨深入人心的好方法;且国家与庶民日渐富庶,人心知富,更有珍重之心与自尊之心,可以顺势为之嘛。”
“臣以为天下安澜,实为陛下励精图治,由此感动上天垂顾的结果。为使今后繁荣昌盛,陛下宜祭拜昊天上帝,祭于南郊。”
张说提出祭拜昊天上帝,李隆基心中涌出往事,叹道:“上次祀南郊还是景龙三年的事儿,时光飞逝啊,一晃已过去整整十四年了。”
十四年前的今日,李隆基以临淄郡王的身份居于潞州。自己的伯父李显为皇帝,伯母韦皇后干政,因恐惧宗室危及自己地位,将一应亲王、郡王都赶出京城。是年李显决定举行盛大的祀南郊仪式,诏诸王回京观礼,李隆基因而得以离开潞州返回京城。
想起那次回京的路上,赵敏已怀孕,其对京城有着美好的憧憬,一路上欢声笑语,犹不能释去李隆基的心头愁闷。其观看道侧的萧萧落木,由此触动心境,遂敷演一曲《感庭秋》。
李隆基当时为郡王之身,他当时肯定想不到自己能成为威权独运的皇帝,且是一位效太宗皇帝之行的有为皇帝。只是当初路上相伴的佳人已逝,令李隆基心头有了一丝遗憾。
张说的建言恰恰说到李隆基的心坎上,他为皇帝准备了诸般演礼的理由,李隆基若不答应就有违常情了。李隆基此时心中也有欣喜,同样为祀南郊,自己前者为观礼的郡王,现在为致祭的君主,两者相较,其中能增加自己多少的愉悦啊。
李隆基算了一算时辰,问道:“按例应当于十一月祀南郊吧?如今其间时辰无多,能来得及吗?”
“请陛下放心,若论礼仪所需,有旬日时辰提前准备即成。只是若请四夷来使及外官入京观礼,时辰就有点紧了。” ↑返回顶部↑
“臣以为天下安澜,实为陛下励精图治,由此感动上天垂顾的结果。为使今后繁荣昌盛,陛下宜祭拜昊天上帝,祭于南郊。”
张说提出祭拜昊天上帝,李隆基心中涌出往事,叹道:“上次祀南郊还是景龙三年的事儿,时光飞逝啊,一晃已过去整整十四年了。”
十四年前的今日,李隆基以临淄郡王的身份居于潞州。自己的伯父李显为皇帝,伯母韦皇后干政,因恐惧宗室危及自己地位,将一应亲王、郡王都赶出京城。是年李显决定举行盛大的祀南郊仪式,诏诸王回京观礼,李隆基因而得以离开潞州返回京城。
想起那次回京的路上,赵敏已怀孕,其对京城有着美好的憧憬,一路上欢声笑语,犹不能释去李隆基的心头愁闷。其观看道侧的萧萧落木,由此触动心境,遂敷演一曲《感庭秋》。
李隆基当时为郡王之身,他当时肯定想不到自己能成为威权独运的皇帝,且是一位效太宗皇帝之行的有为皇帝。只是当初路上相伴的佳人已逝,令李隆基心头有了一丝遗憾。
张说的建言恰恰说到李隆基的心坎上,他为皇帝准备了诸般演礼的理由,李隆基若不答应就有违常情了。李隆基此时心中也有欣喜,同样为祀南郊,自己前者为观礼的郡王,现在为致祭的君主,两者相较,其中能增加自己多少的愉悦啊。
李隆基算了一算时辰,问道:“按例应当于十一月祀南郊吧?如今其间时辰无多,能来得及吗?”
“请陛下放心,若论礼仪所需,有旬日时辰提前准备即成。只是若请四夷来使及外官入京观礼,时辰就有点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