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开元初年至今,四海安静,百姓富足,人们闲谈之时,早将李隆基视为不世出的英主,言语间恭谨万分。渐渐地,李隆基被人们渲染成一个传奇万能人物。他诛韦皇后、杀奸臣之举被人说得口沫横飞,甚至被演绎成一位能够飞檐走壁、飞刀耍枪的异人;另一方面,李隆基所谱之曲、所写之词经教坊敷演已然散入民间,人们又看到一位风流多才的英俊皇帝。以潞州为例,李隆基居住的地方被辟为圣地,府衙派专人前来值守,允许游人依序瞻仰。至于李隆基在潞州巧遇赵敏、韩凝礼卜蓍遇异、山间现祥云之事,更被人说得绘声绘色。
  所以,李隆基每每出行之时,百姓沿途观者如堵。
  今日人们争相观礼,由此酿出许多事端。
  一文士模样之人单足蹬在土坡的边缘处,伸头向前观礼,不料被人撞了一下,由此立脚不稳跌落坡下。
  他抬头上观,就见撞击自己的为一个锦衣少年,与自己的年龄差不多。他心中大怒,跳起身来将那名锦衣少年扯了下来,然后复立原处。恰在此时,皇帝车驾从面前经过,他好歹看见了李隆基的侧面。
  那锦衣少年也摔倒在地,其跳起身来大怒,随即破口大骂,本想上去拉扯,又见此文士身材魁梧,知道自己与其相抗讨不到好处,遂愤愤地说一句:“你等着。”言罢转身出外。
  这名文士系河间举子王猛,是时入京会试,闻听有大典即来观礼。他见那名锦衣少年离开,遂不以为意,继续在那里探头探脑观看。
  王猛忽觉后衣一紧,顿时被拽至坡下。他立定后观察,就见那名锦衣少年又带来两名年龄相若之人,那锦衣少年开口骂道:“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敢到京城地面来撒野,找打呀?”
  三人于是围拢过来,欲对王猛拳打脚踢。
  王猛虽为文士,在家乡时也颇爱弄拳习棒,身子练得颇为壮健。他看到三人围拢过来,暗思若与他们抱成一团,自己就讨不到好处,于是慢慢后退,眼中的余光忽然瞥到右方地上有半截木棒,遂弯腰拾起。
  锦衣少年三人看到他拾来半截木棒,心中并无怯意,心想他终究难抵六拳,就继续向前逼近。
  王猛渐渐退到坡边,已无路可退。他的心一横,双足跳起,挥动木棒直击锦衣少年。只见一道白影晃过,惨叫声中,那锦衣少年已然倒地。
  另二人尚未愣过神来,那王猛已收住脚步,挥棒左右连击,就听惨叫连连,这二人实在经不起打,与那锦衣少年一同在地上翻滚惨叫。
  是时四周已聚拢数百人观看,他们看到王猛以一敌三,且姿势矫健,身手不凡,遂发出叫好声。叫好声惊动了维持秩序的衙役,他们看到数人在这里斗殴,生怕扰了大典仪式,就将王猛等四人带离现场。
  锦衣少年三人想是手臂被打断,他们疼痛难忍,惨叫连连,身上的锦衣沾满了尘土,模样显得极为狼狈。
  王猛等四人被衙役扭送至京兆府衙,由京兆府法曹断理此案。按说因口角斗殴实为小事,然在大典之侧喧闹,有捣乱大典之嫌,法曹于是十分重视,其问清了事情详细,先斥王猛道:“你入京参加会试,不好好在舍中温书,却来斗殴,实在有辱斯文。”
  他又斥锦衣少年三人道:“你们聚众斗殴,且以多欺单,实为主责。”
  锦衣少年装出一副可怜相,辩解道:“大人呀,此人膀大腰圆,实为恃强欺人。请大人好好看看,我等三人手臂骨折,他却是毫发未损。”
  法曹“哼”了一省,说道:“按照大唐之律,你们扰乱大典,实为大罪,须当囚禁。”
  法曹不敢自专,转入正堂将事件禀报给了李元纮,并请示如何。
  李元纮闻言道:“他们滋扰大典,按理为大罪。然他们毕竟为斗殴,也未扰了大典,若将他们囚入牢中,就违了圣上倡言的宽法慎刑之旨。罢了,就不用与大典相连了。”
  “李大人之意,莫非以斗殴之事处置他们?”
  “是呀,他们确实为斗殴嘛。只要他们不再争竞,就放了他们吧。”
  法曹闻言,即返回前衙,对四人说道:“李大人宽宏,不再追究你们滋扰大典之罪。你们今后不许再有争竞,若答应此事,即可具结后出衙。”
  那锦衣少年哭诉道:“大人,若如此来办,我等岂非白挨打了?”
  法曹道:“嗯,让王猛赔你们一些钱,回家好好养伤去吧。”
  如此轮到王猛不愿意了,其强项说道:“大人如此断案,有些横蛮。鄙人好好观礼,是他前来滋事,又寻来二人妄图以多胜单。若非本人有些力气,早被打得甚惨。大人,他们前来滋事,理在本人这里,他们受伤其实活该,本人不该赔钱。”
  法曹听完王猛的申辩,顿时大怒,斥道:“你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则理在你方,你却恃强出手,将他们打得伤筋动骨,如此逞凶,还有什么道理可言?本官大事化小,你却不领本官之情。也罢,你们不听本官调解,就入牢囚禁吧。”
  王猛知道,会试之日在即,若误了会试之期,自己的损失更大。他寻思再三,只好委屈地拿出钱来赔付,然后具结了事。
  李林甫数日后辗转得知此事,心中就转开了心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