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面的百官见状,忽然一齐跪倒,齐声说道:“请陛下封禅泰山,以遂臣等之请。”
  李隆基接过上表瞧了几眼,看见百官跪倒,遂挥手道:“罢了,都平身吧,起来说话。”
  李隆基乍闻百官倡言封禅,其内心感受实为惊喜。刚刚结束的祀南郊大典之上,李隆基依礼首献,其叩拜之时,就见前方香烟缭绕中,正中的为昊天大帝的牌位,侧旁有高祖皇帝的牌位配享,心中由此涌起一股志得意满之情:隆基依贞观故事治国,使国家步入正途,如今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如此就不枉了上天的眷顾和祖上的厚望。
  现在百官倡言泰山封禅,此大典与祀南郊相比,实为至上盛典,又可夸示于天下,李隆基心中有些愿意了。
  李隆基心中虽愿,并不意味着当即答应。此时群臣已然立起,李隆基眼光环视群臣一圈,缓缓说道:“卿等心意,朕甚明白。然朕承奉丕业,十有余年,德未加于百姓,化未覃于四海。现在若在泰山封禅,则上天和先祖会认为隆基乖理也。”
  张说躬身奏道:“陛下有大舜之孝敬、文王之慈惠、夏禹之恭俭、帝尧之文思、成汤之深仁、轩皇之至理,如此之仁德,使人和岁稔,成就盛世。臣等仰考神心,旁采众望,则封峦展礼,时不可仰。”
  张说的这番话,将李隆基的仁德和功绩吹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隆基听完,心中妥帖无比,觉得张说所言,句句中听,果然是为自己量身打造一般。
  其他官员也一同躬身言道:“乞陛下上应天命,早日泰山封禅。”
  李隆基坚决地摇了摇头,说道:“朕之功德,如何敢与太宗皇帝相比?昔贞观君臣戮力施治,终于成就盛世。朕观《太宗实录》,贞观五年,赵郡王孝恭等人倡言封禅,贞观十一年,众臣又请封禅,太宗皇帝先是同意继而废之,终太宗皇帝之世,未行封禅。朕欲步太宗皇帝之英烈,不敢轻言封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