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隆基开口骂道:“无耻奴才!其早年负我,朕未曾为意,今日竟然想使婴儿为三品官,何其狂也。”
  李隆基起事诛灭韦氏之时,王毛仲忽然不见了踪影,事成之后方才返回。李隆基未曾责怪他,依然宠之信之。然这件事儿实为李隆基心中难以挥去的阴影,其口中不提,心中却记忆犹新,今日恼怒之时,顿时脱口而出。
  高力士眼见激起了皇帝的怒火,心中不免得意,继续添言道:“陛下,北门奴官皆为王毛仲的亲信,若不早图,必起大患。”
  高力士的这句话实为画蛇添足之言,李隆基闻言先是瞧了高力士一眼,继而缓缓坐下。李隆基深明统制禁军的御术,王毛仲现在正用得顺手,他不过有些志得意满而已,离图谋不轨甚远,岂能因一句话就废之?
  李隆基知道禁军与宦官的情况,风言风语听说过王毛仲及其将领欺凌宦官之事。然禁军与宦官相比,还是禁军最为重要,遂向高力士说道:“高将军,朕知道了,此事到此为止。”
  高力士乖觉得很,看到皇帝不回应自己说的话,心中正隐隐后悔自己说话有些太急,遂点到为止,不再说此话题。
  其实高力士不知,他的这番话还是警醒了李隆基,心中开始起意换掉王毛仲。然此非一朝一夕的事儿,须万分珍重,譬如谁来接手王毛仲?如此位置须寻来一个既对皇帝忠心,又能统御禁军的人儿,且应以王毛仲为鉴,其性情不能飞扬跋扈。若想寻来这样一个相对完美之人,恐非一日之功啊。
  源乾曜越来越发现李林甫可堪造就,李林甫这日晚间入府拜望,源乾曜衷心赞道:“哥奴,你很好呀。我见崔隐甫与宇文融接连上奏再弹劾张说,生怕你也随同。呵呵,你未盲目跟从,殊为可嘉呀。”
  李林甫道:“晚辈当初随他们弹劾张说,那是基于所职本分和正义。张说如今不过在酒宴上说过几句狂话,其出狱后一时激动,殊为难免,也就不必认真了。”
  源乾曜赞许道:“孺子可教。哥奴呀,张说此次被罢中书令,然其他官秩犹存,可见皇恩浩荡啊。他们二人如此死缠烂打,明显想将张说置于死地,如此做就有些太过了,他们不是以张说为敌,明显想让圣上难堪嘛。嘿嘿,圣上从此不许张说上朝,然我知每遇大事时,圣上还会派人前去问询张说意见,哥奴,圣上圣明无比,他心中的主意实在明白得很呐。”
  源乾曜平时慎言少语,绝不会轻易坦露心迹。其与张说共事多年,心中肯定有不满之处,然无一字一句对张说的怨言,由此可见其隐忍之功。他近来与李林甫说话颇多,缘于他认可李林甫可堪造就。如此的话儿,他万万不与崔隐甫和宇文融表露的。
  李林甫此前已洞悉事情的幽微之处,所以再也不与崔隐甫联手上奏。现在源乾曜难得细说详细,李林甫心中固有主意,面容上犹作恍然大悟之态恭维道:“晚辈此次未曾盲从,不料将事情做对了。今日闻源公之言,晚辈犹如醍醐灌顶,则今后每遇事儿,定先来请源公示教。”
  源乾曜微微一笑道:“哥奴不必太谦!以睿智而言,同龄之人中,难有人能居于你其上。”
  李林甫今日来见源乾曜,并非仅仅闲谈。他又谦逊了几句,继而问道:“源公,听说张九龄受张说之累,即日要出为外任了?”
  张九龄昔日为张说最为亲近之人,如今张说罢相,源乾曜作为主要宰相,断不会继续让张九龄任枢机房主事。此位置职务虽微,然可以有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又总理各衙事务的联络,则十分重要。源乾曜此前已说通李隆基,欲使张九龄为外任。
  源乾曜答道:“圣上向来重视内外官交流,张九龄居京多年,早该出外历练一番,怎能说他受了张说之累呢?”
  李林甫顿悔自己失言,急忙向源乾曜认错。
  源乾曜目视李林甫,心想此子果然心思灵通,张九龄的授书尚未发表,他闻此讯息即前来问询,看来属意此职。
  李林甫遇此良机,当然要把握机会,其直言说道:“源公,若张九龄去职,则此位空悬,不知晚辈能够充任吗?”
  张九龄以吏部侍郎之职兼知枢机房主事,李林甫此时为御史中丞。若李林甫能顺利代之,则秩级可由正四品下升为正四品上,其实秩级之升尚为其次,李林甫最为看重的还是这两个位置太过重要。
  源乾曜既要拿下张九龄,势必要物色继任者。他此前也想过李林甫,觉得李林甫诸方面都合适,唯文才一节太过浅陋,遂犹豫不决。
  源乾曜沉默片刻,方缓缓说出自己的忧心。
  李林甫慨然道:“源公多虑了。晚辈以为,处置政务非是诗赋文章,若能粗知文理且能善御下人即可;晚辈这些年来深知己身之短,遂潜心学文,略有收获,这些年来能对所涉政务应付裕如,可为例证。”
  李林甫实为有心之人,他知道自己未经科举出身,则“无文”之名实为自己的短板,公余就潜心学文。如此坚持下来渐有所成,其可以从容奏对文章,且绘画、书艺在京中小有名声。
  源乾曜也愿意如此识趣的人儿在自己身边供驱策,李林甫颇有才干且有远识,如此定会对源乾曜的相业有助益。李隆基现在使中书令一职空置,说明源乾曜在皇帝心目中并非尽善尽美,李元纮被授为相职也为权宜之计,则此二人能得皇帝的完全认可尚需时日。
  源乾曜于是说道:“也罢,我就向圣上说说你的事儿。你前次参与括户之事,圣上对你印象颇佳,不过此事是否能成,还要看你的造化了。”
  自从张说女婿郑镒事发之后,李隆基重申授五品职以上官职时,自己须事先知悉,并逐一亲手签署。
  李林甫拱手谢道:“源公的主意,圣上定不会轻易驳回的。如此,晚辈深谢源公栽培大恩了。”
  李林甫因未再参与弹劾张说,引起崔隐甫和宇文融的极大不满。三人本来为一辆战车上的战友,李林甫忽然不声不响跳下车去,岂不是逃兵吗?
  人想加入一个团体为获认可,要付出许多,真正加入一个团体之后又想退出,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