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招工的绝妙办法(2 / 3)
“咳咳……”
李二黑尴尬地笑了笑,“昊哥,你这一天天的又要干嘛?找这些干嘛?”
“干工程啊!现在,干工程这么赚钱,咱们不也得跟上时代?”唐昊一脸坚定地道,“那啥,回头,你带几个人回洪溪村一趟吧,帮我招工,要那种年轻能干,吃苦耐劳,人机灵的。”
“好啊,怎么个招法?”
李二黑露出了浓厚的兴趣,笑道,“不瞒您说,昊哥,之前,我家有好些亲戚托我妈妈打听,咱们公司还要人吗?我都没好意思跟你提,不过这次,我估计回去肯定会造成轰动,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说你暴富了不忘村里人。”
“行啦!别扯犊子。”
唐昊制止道,“记住,你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人员把关方面要极其严格,首批……就招一百人吧,告诉他们,一个月450,现钱结账。“
“我去!老板,你疯了?还现金结账?”
李二黑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怀疑唐昊是不是发烧了?
“屁话真多!赶紧去,手头上还有事吗?没事赶紧带人去,最好搞个大喇叭宣传,记住,不要只招我们村的,要雨露均沾,你要是能找一百个村子,每一个村子招一个人,回来我就给你买辆最新款的桑塔纳,你自己开。”
“好,我马上去。”
一听这消息,李二黑恨不得马上飞扑到洪溪村。
“记住,阵仗搞得越大越好,越多人知道越好……”
“好了!记住了!”
“哈哈……”
三人笑着看着目送李二黑离去,而一向见多识广,睿智非凡的潘安祥已经看清了唐昊的目的。
“老板,牛啊……你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
潘安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通过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方式,让这消息广泛传开,然后,再让先找到的那一百人,尝够红利,作为典范,进行第二波宣传,到时候,每个村里的年轻人,肯定都坐不住了,没手艺的,肯定会想办法去学,这玩意儿其实也不用多久就能出师,甚至,边干都能边学。”
“哈哈……潘哥,这都被你看穿了。”唐昊笑道。
“再然后,让这一百个人,每个人要是能带出来村子里的三十个人,就已经是三千人了,而且,这么赚钱的好事,肯定马上会疯传,一百个村子口口相传的宣传度,比任何电视台都有效,到时候,别说是几千人,就算是几万人,几十万人都不在话下。”
一念至此,潘安祥倒吸了口凉气,“如果,将这种方式推广到全国,少说也得出现一个亿这样的工人,我怎么感觉,要诞生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呢?”
“哈哈……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唐昊故作糊涂,可内心中却已是颇为感怀。
可不是不得了的事情吗?
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华国国内各大城市,盘踞着数不清的农民工,正是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构筑起了一栋栋摩天大楼,一座座坚固桥梁,一片片钢铁森林。
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华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而现在,这一切都处在萌芽中。
很久以后,每每念及此事,唐昊都有一种复杂的心情,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自己加速了‘农民工’群体的形成,更没想到,那些童年的留守之痛,居然是他自己造成的。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就当下来看,让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返回顶部↑
李二黑尴尬地笑了笑,“昊哥,你这一天天的又要干嘛?找这些干嘛?”
“干工程啊!现在,干工程这么赚钱,咱们不也得跟上时代?”唐昊一脸坚定地道,“那啥,回头,你带几个人回洪溪村一趟吧,帮我招工,要那种年轻能干,吃苦耐劳,人机灵的。”
“好啊,怎么个招法?”
李二黑露出了浓厚的兴趣,笑道,“不瞒您说,昊哥,之前,我家有好些亲戚托我妈妈打听,咱们公司还要人吗?我都没好意思跟你提,不过这次,我估计回去肯定会造成轰动,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说你暴富了不忘村里人。”
“行啦!别扯犊子。”
唐昊制止道,“记住,你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人员把关方面要极其严格,首批……就招一百人吧,告诉他们,一个月450,现钱结账。“
“我去!老板,你疯了?还现金结账?”
李二黑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怀疑唐昊是不是发烧了?
“屁话真多!赶紧去,手头上还有事吗?没事赶紧带人去,最好搞个大喇叭宣传,记住,不要只招我们村的,要雨露均沾,你要是能找一百个村子,每一个村子招一个人,回来我就给你买辆最新款的桑塔纳,你自己开。”
“好,我马上去。”
一听这消息,李二黑恨不得马上飞扑到洪溪村。
“记住,阵仗搞得越大越好,越多人知道越好……”
“好了!记住了!”
“哈哈……”
三人笑着看着目送李二黑离去,而一向见多识广,睿智非凡的潘安祥已经看清了唐昊的目的。
“老板,牛啊……你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
潘安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通过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方式,让这消息广泛传开,然后,再让先找到的那一百人,尝够红利,作为典范,进行第二波宣传,到时候,每个村里的年轻人,肯定都坐不住了,没手艺的,肯定会想办法去学,这玩意儿其实也不用多久就能出师,甚至,边干都能边学。”
“哈哈……潘哥,这都被你看穿了。”唐昊笑道。
“再然后,让这一百个人,每个人要是能带出来村子里的三十个人,就已经是三千人了,而且,这么赚钱的好事,肯定马上会疯传,一百个村子口口相传的宣传度,比任何电视台都有效,到时候,别说是几千人,就算是几万人,几十万人都不在话下。”
一念至此,潘安祥倒吸了口凉气,“如果,将这种方式推广到全国,少说也得出现一个亿这样的工人,我怎么感觉,要诞生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呢?”
“哈哈……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唐昊故作糊涂,可内心中却已是颇为感怀。
可不是不得了的事情吗?
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华国国内各大城市,盘踞着数不清的农民工,正是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构筑起了一栋栋摩天大楼,一座座坚固桥梁,一片片钢铁森林。
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华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而现在,这一切都处在萌芽中。
很久以后,每每念及此事,唐昊都有一种复杂的心情,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自己加速了‘农民工’群体的形成,更没想到,那些童年的留守之痛,居然是他自己造成的。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就当下来看,让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