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带着幼弟出嫁后 第85节(2 / 4)
十月的云凌县,白天还能见到阳光,而千里之外的方山县,在连着下了几场雨后,气温骤降,一下子从深秋进入了冬季。
今天的最高温度不到十度,寒风呼啸着席卷而来,有几分冷嗖嗖的,但距离邵振洲所在团部大约半个小时脚程、一片被当地人称之为牛脚洼的地方,却是热火朝天。
此时的夏居雪尚不知道,这片营区外大约20亩左右、附近还有一条蜿蜒溪水的荒地,刚刚被后勤处划分给了他们蔬菜队。
除草、开畦、打垄……穿着一身旧衣服、头上还包着头巾的吴美芹直起腰,看着在战士们的支援下,一片片地又被开了出来,笑得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
“夏妹子过段日子跟邵营长回来,知道我们蔬菜队又多了那么一大块地,肯定要高兴死,这别说她之前规划的一个大拱棚,一个小拱棚,就是再多建几个,也操作得过来,呵呵!”
虽然地还没有垦出来,离正式播种、收获更是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们蔬菜队如今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了呢,一想到这里,吴美芹脸上的笑就更抑制不住了!
冯家良也高兴:“之前夏阿姨还说,等我们蔬菜队规模再扩大一些,也尝试实行果蔬套种模式,说人家南边好些农场,都是豇豆跟西瓜、辣椒跟甜瓜一起种……”
冯家良不说还好,一说到西瓜,虽然如今是深秋时节,天气还凉嗖嗖的,但身旁的李长生,还是忍不住咕嘟一声,猛吞了一把口水。
西瓜,他知道啊!
大大的个头,花花的外皮,红红的瓜瓤,黑黑的瓜籽,咬一口,又脆又甜,比白沙糖还好吃,以前,奶奶还在,二叔回去探亲时,就曾经买过,听奶奶说,要一毛多钱一斤呢!
至于甜瓜……哎哟,那就更不能想了!
感觉自己又要口水泛滥的李长生,锄起草来更下力了,恨不能明年队里就能弄那个什么“果蔬套种”,到时候,他就能用自己赚的钱,买好些自己种的西瓜和甜瓜给叔叔婶婶和堂弟堂妹他们吃……
蔬菜队的人个个心情激越,至于这块地怎么被规划给了他们,这里头还跟方清明的两篇文章有关。
且说,部队的地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营区内的,这就不用说了,二是营区外的,主要是跟地方政府协商。
当初,邵振洲还在特务连当连长,夏居雪他们第一次到部队探亲时,因着陆学冬的缘故,夏居雪一度好奇团里有多少地,邵振洲就曾给她作过科普。
“营区内的地,就不用说了,就是你们见到的这些,营区外的地,那就多了,当然,大小,多少,位置,就要看团里跟地方政府的协商能力了,像我们特务连,在营区外就有近30亩地,每次伺弄这些地,都是全连出动,军事训练和副业生产相结合。”
当然,这些地块也都是荒地,石块、杂草、芭茅、荆棘……荒芜丛生。
师部的莫政委是突然下团里来视察的,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检查完团里的各项军务工作后,大中午的,居然提出要去家属们办的五七菜地看看。
“去换换脑子,哈哈!”
说完,又对身为政治处宣传股“笔杆子”、一直跟在一边的方清平笑道:“你刊登在军报上的那两篇关于你们团的家属们积极响应领袖五七讲话精神创办五七蔬菜队的文章,我都看了,写得很不错。”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手抓战备,一手促生产,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打败一切反动派的制胜法宝,家属们传承红色基因,积极组织生产创收,发展蔬菜产业,值得表扬!”
于是,作为蔬菜队军方代表的王协理员,也被叫了过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莫政委看得很满意,而且,听说挑起蔬菜队技术大梁的,就是邵振洲的家属时,更是哈哈大笑。
“邵振洲,我记得……当初那个特别能‘折腾’,多次立功的特务连连长嘛,没想到,这小子倒是也给自己‘折腾’来了个好媳妇,哈哈哈!”
跟着莫政委一起哈哈哈的,是万团长等人同样震耳欲聋的大笑声。
莫政委走了,但他视察完蔬菜队后说的话,却留在了刘处长等人的心里。
“家属厂是我们作战部队的方向性生产之一,要狠抓稳抓,尽量做到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
还是那句话,当初蔬菜队的成立,并不在后勤处的计划中,因此开始时,后勤处对于也并没有抱于太高的期望,不想却是一路高歌猛进,相较于目前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麻绳厂,蔬菜队不但完成了规定的利润上交任务,剩余也非常可观。
既然如此,团里不介意对他们加大扶持力度。
而如果要按照蔬菜队提交的规划那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甚至搞大棚蔬菜,东边小土山下的那片地,面积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然后,刘处长就想到了刚刚和开阳公社协商得来的那几块荒地…… ↑返回顶部↑
今天的最高温度不到十度,寒风呼啸着席卷而来,有几分冷嗖嗖的,但距离邵振洲所在团部大约半个小时脚程、一片被当地人称之为牛脚洼的地方,却是热火朝天。
此时的夏居雪尚不知道,这片营区外大约20亩左右、附近还有一条蜿蜒溪水的荒地,刚刚被后勤处划分给了他们蔬菜队。
除草、开畦、打垄……穿着一身旧衣服、头上还包着头巾的吴美芹直起腰,看着在战士们的支援下,一片片地又被开了出来,笑得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
“夏妹子过段日子跟邵营长回来,知道我们蔬菜队又多了那么一大块地,肯定要高兴死,这别说她之前规划的一个大拱棚,一个小拱棚,就是再多建几个,也操作得过来,呵呵!”
虽然地还没有垦出来,离正式播种、收获更是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们蔬菜队如今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了呢,一想到这里,吴美芹脸上的笑就更抑制不住了!
冯家良也高兴:“之前夏阿姨还说,等我们蔬菜队规模再扩大一些,也尝试实行果蔬套种模式,说人家南边好些农场,都是豇豆跟西瓜、辣椒跟甜瓜一起种……”
冯家良不说还好,一说到西瓜,虽然如今是深秋时节,天气还凉嗖嗖的,但身旁的李长生,还是忍不住咕嘟一声,猛吞了一把口水。
西瓜,他知道啊!
大大的个头,花花的外皮,红红的瓜瓤,黑黑的瓜籽,咬一口,又脆又甜,比白沙糖还好吃,以前,奶奶还在,二叔回去探亲时,就曾经买过,听奶奶说,要一毛多钱一斤呢!
至于甜瓜……哎哟,那就更不能想了!
感觉自己又要口水泛滥的李长生,锄起草来更下力了,恨不能明年队里就能弄那个什么“果蔬套种”,到时候,他就能用自己赚的钱,买好些自己种的西瓜和甜瓜给叔叔婶婶和堂弟堂妹他们吃……
蔬菜队的人个个心情激越,至于这块地怎么被规划给了他们,这里头还跟方清明的两篇文章有关。
且说,部队的地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营区内的,这就不用说了,二是营区外的,主要是跟地方政府协商。
当初,邵振洲还在特务连当连长,夏居雪他们第一次到部队探亲时,因着陆学冬的缘故,夏居雪一度好奇团里有多少地,邵振洲就曾给她作过科普。
“营区内的地,就不用说了,就是你们见到的这些,营区外的地,那就多了,当然,大小,多少,位置,就要看团里跟地方政府的协商能力了,像我们特务连,在营区外就有近30亩地,每次伺弄这些地,都是全连出动,军事训练和副业生产相结合。”
当然,这些地块也都是荒地,石块、杂草、芭茅、荆棘……荒芜丛生。
师部的莫政委是突然下团里来视察的,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检查完团里的各项军务工作后,大中午的,居然提出要去家属们办的五七菜地看看。
“去换换脑子,哈哈!”
说完,又对身为政治处宣传股“笔杆子”、一直跟在一边的方清平笑道:“你刊登在军报上的那两篇关于你们团的家属们积极响应领袖五七讲话精神创办五七蔬菜队的文章,我都看了,写得很不错。”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手抓战备,一手促生产,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打败一切反动派的制胜法宝,家属们传承红色基因,积极组织生产创收,发展蔬菜产业,值得表扬!”
于是,作为蔬菜队军方代表的王协理员,也被叫了过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莫政委看得很满意,而且,听说挑起蔬菜队技术大梁的,就是邵振洲的家属时,更是哈哈大笑。
“邵振洲,我记得……当初那个特别能‘折腾’,多次立功的特务连连长嘛,没想到,这小子倒是也给自己‘折腾’来了个好媳妇,哈哈哈!”
跟着莫政委一起哈哈哈的,是万团长等人同样震耳欲聋的大笑声。
莫政委走了,但他视察完蔬菜队后说的话,却留在了刘处长等人的心里。
“家属厂是我们作战部队的方向性生产之一,要狠抓稳抓,尽量做到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
还是那句话,当初蔬菜队的成立,并不在后勤处的计划中,因此开始时,后勤处对于也并没有抱于太高的期望,不想却是一路高歌猛进,相较于目前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麻绳厂,蔬菜队不但完成了规定的利润上交任务,剩余也非常可观。
既然如此,团里不介意对他们加大扶持力度。
而如果要按照蔬菜队提交的规划那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甚至搞大棚蔬菜,东边小土山下的那片地,面积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然后,刘处长就想到了刚刚和开阳公社协商得来的那几块荒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