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3 / 4)
几何哑然,讪讪偃旗息鼓。
“其实小姐大可放宽心,”那黑衣人见她没了逃跑的意图,开始了好言劝慰,“五爷府上显贵,也未曾娶妻,又真心为小姐好,想把小姐带出这深山老林。想小姐大好的年岁,困在这不见繁华的鬼地方,每日里枯燥无趣的,有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1、“万户”: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钱学森也给弟子们讲过此故事。
2、这是明朝后期,就用小姐的称呼吧,我实在忍受不了小娘子。再考证了下,“千金小姐”最早见于元代剧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在晚明的话本和小说中,称富家女孩或敬称别人家的女孩为“千金”的情况就更普遍了。所以,本文中称呼“小姐”,非宋之贱籍。
3、照明弹在明代不算稀奇,但几何出行时选的遂发手铳在明1642年才有史料记载(是非常成熟的连发手枪,不成熟的明代早就有了)。
4、嵌钢和夹钢在明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花纹刃(剑)是指刀身铸锻成天然花纹。深入钢铁等金属之中的各种纹理图形,锋刃极为坚韧犀利,锋口具有暗藏锯齿的作用,而且因钢及生熟铁的不同组合,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他种刀剑一与其劈碰,鲜有不断损的。这是花纹刃优于一般刀剑的主要原因。旋焊是古代中国花纹刃(花纹钢)技术的一种,常见的有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宝剑长刀刃钢及生熟铁的不同组合如马牙镶嵌般,形态美极。以下是搜索出来的:“真正经多层钢材折叠而成之花纹刃,除外表花纹美观外,刃身亦非常坚韧,其刃口成极微细之锯齿状,故对切割柔软之物容易人刀,拖刀更是顺畅无比。再想追求完美,则可用中炭钢作芯,上下夹以折叠钢,两面刃(剑)锋露出少许白色中炭钢,这样虽不及整个刃(剑)的平面均是花纹美观,但却符合真正宝刃(剑)要求,即刚柔并济。 制刃师将条形钢加热进行锤锻,反复折迭,将原料中杂物析出,并使钢质匀称,花纹也在这时显出。冶锻过程中,师傅一手执钳观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锤指点应锤打之处,徒弟用大锤奋力锤打,这样锤过的钢已减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这种锤法并不是次数多就好,因钢含合碳量在生熟铁之间,捶过头就成熟铁了。古代没有测试设备,故是否成钢全凭经验与感觉。要令多层钢材溶合,对所用炭、催化剂、温度有特定要求,锻打需有丰富经验,稍一大意,钢材不能溶合或出现裂纹,即全部报废。故此成功锻造一把花纹刃需历时90天以上。花纹刃(剑)最多折叠次数为八次768层,已需用高倍放大镜才可分辨层数。折叠九次为1536层,因每层之厚度太薄,多已熔合起来,而刃身只有约40毫米宽,层数实在难以分辨,只能在横截面以显微镜观看其金相组织。实用及美观兼备以384层最适宜,亦即百炼钢。以上所示之层数只是数学上之直接计算而已,但在每次折叠熔合过程中每每按需要而增加材料,令实际层数增加。”
5、几何娘研制的定时炸弹装置在明末不是什么稀罕物。地雷,水雷都在大明“抗日援朝”战役中用过。
☆、逃出生天
枯燥无趣?几何撇嘴。其实,她的人生也不全是在晋江深山修行这般枯燥。小时候,她随着爹娘下过洋,去过三佛齐、吕宋,还见识过应天、苏杭的繁华。那时候的天美,地美,海也美,最美的是生活,爹和娘都在她的身边……
她的爹爹,是一个特立独行、有很多想法的人。她听旁人称呼过他——“火箭狂翁”。他四海经商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他那火箭研究筹措银两。她的娘亲,是一个更有性格的人,她的爱好就是制作各色地雷。这二人凑在一起,整日研究的就是硝木硫石比例,他们最大的乐趣是造出各式各样的火箭和地雷,互相搞搞恶作剧,或是开个赌局比拼一下。
几何能清晰的记得,在她六岁的时候,与爹娘出洋贩糖时遇到了红毛海盗船。爹准备了各式火箭,但终没派上大用场。因为娘精心研制的七星水雷出了头彩,远远地就炸翻了海盗的船。于是,爹输了,黑脸下了一个月的厨……时光绚烂美好,如海平面上跳跃的霞光。直到三年前,他们的船搭载了一个姓熊的传教士。娘不知受了那欧逻巴人的什么蛊惑,和爹密谈后,竟跟那传教士离开了!
从此,几何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娘亲。唯一关于娘的讯息,就是寥寥几次从外面送来的书信和东西。她曾经偷偷拆过信看,里面也只是又发现了什么新火药原料等事……爹和娘之间的斗阵斗法,仍乐此不疲。
在回晋江紫帽山定居后,几何爹开始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几何娘的低视角研究物不同,他的目光始终投向天空。他能造出各种火箭,可以传递消息,运送炸弹,释放烟花,甚至可以来去自由。那为什么,不能把人送上天空?
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命题:载人火箭。
在一百多年前的成化年间,有个叫万户的人也这样想过。那个人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幻想着用接力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空遨游。第一排火箭被点燃了,座椅升空了,但是,第二级火药紧接着带来了爆炸,将他直接送上了西天。如今,几何爹成功地超越了万户,安全地使用了接力火药将自身推入高空,如果不是风筝的钢梁断了……几何爹也会被载入史册的……可是,这一切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唏嘘间,几何自熟悉的山路折回了家。黑衣人将捆绑两人臂膀的绳索打开,守在了门口。几何独自踱步入内,见堂中仅有两人,一端坐一伺立,皆是蒙头蒙面,黑衣黑靴。
“五爷,该说的都跟您说了,”几何向那位端坐正中的主儿施礼致歉,“小女本山野之人,见不得世面,也不喜束缚。怕是要辜负您的抬举了。”
“郑小姐,”那五爷却像是什么没听到似的,慢条斯理地说着自己的话,“虽说我那儿什么都齐备,但这么多年住着,您最好还是再收拾一下东西,尤其是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
几何心里如小鼓乱击,这三人越看越不像是乌合之众,这五爷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年轻就能驾驭如此属下?还能装配的起如此器械?“不知五爷想让几何带走些什么?”她干脆地笑了。
“令尊这些年……”五爷起身近前,低声在她耳边轻诉开来,“研究的那些稀奇玩意,没留下什么手稿秘籍吗?”
这么直接就问到手稿?几何心头一震。“这个我实在不知。”她无辜地申辩。
“那些技艺,令尊也不教习与你吗?”五爷的笑容依然,“你平素里也给他搭把手,帮个忙吧?”
“平素确是帮过爹爹的忙,但那是不得不去的。”几何决心装糊涂到底,“那些东西太无趣了,哪里是女孩子该做的事情?”
五爷闻言不语,只是淡笑。几何心头狂跳,不知蒙混过关否。僵持了许久,五爷方开了口。“带我们去看看令尊的房间。”
“是。”几何心中暗喜,乖巧地点了点头。反正爹爹房间里也没什么东西,随便他们翻。更何况若是在各屋子走动开来,她翻转战局的机会就大了……
依旧是原先那黑衣人负责挟持几何,另两人小心闪入房间搜查。几何不忙动手,慢慢地观察三人行事风格、脾性。他们若是朝廷的人,那可就不妙了,爹在昨夜特意将手稿烧掉,还逼她发了毒誓,难道朝廷注意到爹爹在研究雷石了?!既然是朝廷来人,就不可能只有三人……大部队在哪儿呢?
两人未搜得一物,空手而归。“去你的房间。”五爷的态度依旧和蔼。
几何闻言,转身向自己住处走去。可她还未等行到房门,就听得身后那三人窃窃私语起来。
“白来一趟。”有人嘀咕。
“谁说的,”五爷的声音,“她不还在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返回顶部↑
“其实小姐大可放宽心,”那黑衣人见她没了逃跑的意图,开始了好言劝慰,“五爷府上显贵,也未曾娶妻,又真心为小姐好,想把小姐带出这深山老林。想小姐大好的年岁,困在这不见繁华的鬼地方,每日里枯燥无趣的,有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1、“万户”: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钱学森也给弟子们讲过此故事。
2、这是明朝后期,就用小姐的称呼吧,我实在忍受不了小娘子。再考证了下,“千金小姐”最早见于元代剧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在晚明的话本和小说中,称富家女孩或敬称别人家的女孩为“千金”的情况就更普遍了。所以,本文中称呼“小姐”,非宋之贱籍。
3、照明弹在明代不算稀奇,但几何出行时选的遂发手铳在明1642年才有史料记载(是非常成熟的连发手枪,不成熟的明代早就有了)。
4、嵌钢和夹钢在明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花纹刃(剑)是指刀身铸锻成天然花纹。深入钢铁等金属之中的各种纹理图形,锋刃极为坚韧犀利,锋口具有暗藏锯齿的作用,而且因钢及生熟铁的不同组合,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他种刀剑一与其劈碰,鲜有不断损的。这是花纹刃优于一般刀剑的主要原因。旋焊是古代中国花纹刃(花纹钢)技术的一种,常见的有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宝剑长刀刃钢及生熟铁的不同组合如马牙镶嵌般,形态美极。以下是搜索出来的:“真正经多层钢材折叠而成之花纹刃,除外表花纹美观外,刃身亦非常坚韧,其刃口成极微细之锯齿状,故对切割柔软之物容易人刀,拖刀更是顺畅无比。再想追求完美,则可用中炭钢作芯,上下夹以折叠钢,两面刃(剑)锋露出少许白色中炭钢,这样虽不及整个刃(剑)的平面均是花纹美观,但却符合真正宝刃(剑)要求,即刚柔并济。 制刃师将条形钢加热进行锤锻,反复折迭,将原料中杂物析出,并使钢质匀称,花纹也在这时显出。冶锻过程中,师傅一手执钳观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锤指点应锤打之处,徒弟用大锤奋力锤打,这样锤过的钢已减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这种锤法并不是次数多就好,因钢含合碳量在生熟铁之间,捶过头就成熟铁了。古代没有测试设备,故是否成钢全凭经验与感觉。要令多层钢材溶合,对所用炭、催化剂、温度有特定要求,锻打需有丰富经验,稍一大意,钢材不能溶合或出现裂纹,即全部报废。故此成功锻造一把花纹刃需历时90天以上。花纹刃(剑)最多折叠次数为八次768层,已需用高倍放大镜才可分辨层数。折叠九次为1536层,因每层之厚度太薄,多已熔合起来,而刃身只有约40毫米宽,层数实在难以分辨,只能在横截面以显微镜观看其金相组织。实用及美观兼备以384层最适宜,亦即百炼钢。以上所示之层数只是数学上之直接计算而已,但在每次折叠熔合过程中每每按需要而增加材料,令实际层数增加。”
5、几何娘研制的定时炸弹装置在明末不是什么稀罕物。地雷,水雷都在大明“抗日援朝”战役中用过。
☆、逃出生天
枯燥无趣?几何撇嘴。其实,她的人生也不全是在晋江深山修行这般枯燥。小时候,她随着爹娘下过洋,去过三佛齐、吕宋,还见识过应天、苏杭的繁华。那时候的天美,地美,海也美,最美的是生活,爹和娘都在她的身边……
她的爹爹,是一个特立独行、有很多想法的人。她听旁人称呼过他——“火箭狂翁”。他四海经商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他那火箭研究筹措银两。她的娘亲,是一个更有性格的人,她的爱好就是制作各色地雷。这二人凑在一起,整日研究的就是硝木硫石比例,他们最大的乐趣是造出各式各样的火箭和地雷,互相搞搞恶作剧,或是开个赌局比拼一下。
几何能清晰的记得,在她六岁的时候,与爹娘出洋贩糖时遇到了红毛海盗船。爹准备了各式火箭,但终没派上大用场。因为娘精心研制的七星水雷出了头彩,远远地就炸翻了海盗的船。于是,爹输了,黑脸下了一个月的厨……时光绚烂美好,如海平面上跳跃的霞光。直到三年前,他们的船搭载了一个姓熊的传教士。娘不知受了那欧逻巴人的什么蛊惑,和爹密谈后,竟跟那传教士离开了!
从此,几何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娘亲。唯一关于娘的讯息,就是寥寥几次从外面送来的书信和东西。她曾经偷偷拆过信看,里面也只是又发现了什么新火药原料等事……爹和娘之间的斗阵斗法,仍乐此不疲。
在回晋江紫帽山定居后,几何爹开始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几何娘的低视角研究物不同,他的目光始终投向天空。他能造出各种火箭,可以传递消息,运送炸弹,释放烟花,甚至可以来去自由。那为什么,不能把人送上天空?
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命题:载人火箭。
在一百多年前的成化年间,有个叫万户的人也这样想过。那个人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幻想着用接力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空遨游。第一排火箭被点燃了,座椅升空了,但是,第二级火药紧接着带来了爆炸,将他直接送上了西天。如今,几何爹成功地超越了万户,安全地使用了接力火药将自身推入高空,如果不是风筝的钢梁断了……几何爹也会被载入史册的……可是,这一切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唏嘘间,几何自熟悉的山路折回了家。黑衣人将捆绑两人臂膀的绳索打开,守在了门口。几何独自踱步入内,见堂中仅有两人,一端坐一伺立,皆是蒙头蒙面,黑衣黑靴。
“五爷,该说的都跟您说了,”几何向那位端坐正中的主儿施礼致歉,“小女本山野之人,见不得世面,也不喜束缚。怕是要辜负您的抬举了。”
“郑小姐,”那五爷却像是什么没听到似的,慢条斯理地说着自己的话,“虽说我那儿什么都齐备,但这么多年住着,您最好还是再收拾一下东西,尤其是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
几何心里如小鼓乱击,这三人越看越不像是乌合之众,这五爷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年轻就能驾驭如此属下?还能装配的起如此器械?“不知五爷想让几何带走些什么?”她干脆地笑了。
“令尊这些年……”五爷起身近前,低声在她耳边轻诉开来,“研究的那些稀奇玩意,没留下什么手稿秘籍吗?”
这么直接就问到手稿?几何心头一震。“这个我实在不知。”她无辜地申辩。
“那些技艺,令尊也不教习与你吗?”五爷的笑容依然,“你平素里也给他搭把手,帮个忙吧?”
“平素确是帮过爹爹的忙,但那是不得不去的。”几何决心装糊涂到底,“那些东西太无趣了,哪里是女孩子该做的事情?”
五爷闻言不语,只是淡笑。几何心头狂跳,不知蒙混过关否。僵持了许久,五爷方开了口。“带我们去看看令尊的房间。”
“是。”几何心中暗喜,乖巧地点了点头。反正爹爹房间里也没什么东西,随便他们翻。更何况若是在各屋子走动开来,她翻转战局的机会就大了……
依旧是原先那黑衣人负责挟持几何,另两人小心闪入房间搜查。几何不忙动手,慢慢地观察三人行事风格、脾性。他们若是朝廷的人,那可就不妙了,爹在昨夜特意将手稿烧掉,还逼她发了毒誓,难道朝廷注意到爹爹在研究雷石了?!既然是朝廷来人,就不可能只有三人……大部队在哪儿呢?
两人未搜得一物,空手而归。“去你的房间。”五爷的态度依旧和蔼。
几何闻言,转身向自己住处走去。可她还未等行到房门,就听得身后那三人窃窃私语起来。
“白来一趟。”有人嘀咕。
“谁说的,”五爷的声音,“她不还在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