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月如停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什么:“他偷的是个带着孩子过来玩的母亲,那个母亲追了过去,结果回来时,四岁的女儿失足落水,没救上来,女孩的哥哥也跳下去救人了,半条命都没了。那样小的孩子...”
  那样小的孩子,她的哥哥也跳下去了,半条命都没了...
  坠入黑暗轻而易举,从黑暗中走出来,却远没有那样容易。
  孟夏想起那个野蛮生长的少年,他的眼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光。
  宋月如没再说下去:“后天我休息,过去看你们。”
  临挂断时,又不放心地叮嘱:“要是孟海生骚扰你,一定和姨妈说。”
  ——
  家里什么都没有,第二天傍晚,孟夏上街买东西。
  在乌镇,一切似乎都慢下来,许多人家门前种了花木,从街巷间穿过,处处暗香浮动。
  石桥尽头是乌镇的市集,里面卖什么的都有,小镇里头,最不缺的是烟火气。
  孟夏提着几兜菜,蹲在摊前挑葡萄。
  新剪下来的葡萄,成串地堆在几只木箱里,供人挑拣。
  她不会挑,闷头往袋子里装。
  坐在后头的大娘看她的模样,摇着蒲扇笑:“姑娘,回来探亲的?”
  孟夏轻轻“嗯”了一声。
  算也不算,她其实没什么亲可探了。
  大娘举着蒲扇,往一串葡萄上点了点:“拿那个,颗颗大的哦。”
  孟夏把那串捡进去,过秤时,问:“大娘,您认不认识常在十水巷的那些年轻人,里头有个少年,十八九岁,瘦高,银骨耳钉,挺凶的。”
  乌镇是小地方,街坊邻里都熟。
  果然,大娘很快就想起来了:“你是说周烬?他家不在这儿,四五年前来的,听说是因为什么变故。”
  面前的姑娘看着就乖,安安静静的,拿那些小年轻的话说,叫什么文艺范。
  大娘忍不住多叮嘱两句:“他们都是混不吝的,可不好招惹。”
  把称好的葡萄递给孟夏时,又兀自感慨了句:“那孩子也挺可怜的。”
  孟夏接过袋子,道了谢。
  临走时,大娘追着塞了个橘子给她。
  “这个也甜的哦。”
  孟夏笑着道谢,这些细碎的善意,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那些肮脏,灰败,暗无天日,似乎渐渐远了。
  但是孟夏知道,没有。
  一道道的伤疤,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如蛆附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