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要逛街添新的陆非囊中特别羞涩。
  他现在只希望,原主的支付卡能争点气,不要让寄人篱下的他要连吃带拿,再添尴尬。
  然而,等陆非成功修改了原主的支付卡密码,看到支付卡余额时还是有点懵圈,存款现金加起来不到四位数,岂是一个穷字了得。
  陆非吃过苦,受过穷,他很清楚,享受的基础是要有足够的资本。
  因此买日用品的时候,富了很多年的陆非再次精打细算起来,全程卖笑,各种砍价,力图用最少的资金购买最多的东西,现状所迫,他也不去计较质量了。
  刘阿姨几次想要替陆非付账,都被刘警官拉住了。
  结完账,陆非看着他买下的大包小包,心中却没有任何踏实的感觉。
  他需要钱,需要很多钱,用以改善生活,调查原主的生平。
  陆非静默着跟在刘警官夫妻身边,看着他和她并肩出入超市,他在有人接近的时候便有意识的把她护在身后。他们在买东西时也会争论对比,但眉眼间都是笑意。
  他往四周看了两圈,周围有很多和刘警官夫妻相似的人,年纪或长,或少,或携子带女,或搀扶长辈,他们脸上多是带着融融笑意,看起来过得很幸福。
  也许,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第11章
  在刘警官家住了两天,陆非才知道,其实夫妻俩幸福的背后也有说不出的伤痛。刘警官夫妇是青梅竹马的少年夫妻,如今人到中年,本该子孙承欢,享尽天伦。
  可惜夫妻俩子女缘薄,结婚十几年,年近四十才盼来了人生第一个孩子,孩子生来体弱,跑不得,跳不得,多走几步路都喘得厉害,虽然有刘阿姨细心看顾,但孩子还是没活几年就夭折了,刘阿姨为此大受打击,精神中度抑郁。
  生活在农村的妇人,她们聚在一起就免不得说三道四,拿孩子作比较,从生活说到成绩,从儿子女儿说到孙子孙女。刘阿姨害怕与人讨论和孩子相关的话题,渐渐的也不与人接触了,后来更是怕与人接触。
  在孩子去世后,刘阿姨舍不得离开老家,在老家苦守了几年,直到刘警官调进城里,不得不离开,她才跟了来。
  心结难解,即便是离开了伤心地,她的悲伤也在与日俱增。
  刘警官与陆非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一双眼睛不自主的泛红:我很久没看到你阿姨这么高兴了。说实话,看到你的第一眼,我都以为是我儿子回来了,他和你一样,安静又乖巧,特别讨人喜欢。
  小陆,你阿姨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供出一个大学生,前两年我也想过干脆收养一个孩子。但是刘警官顿了顿,似是有点难以开口:我有个同事也收养过孩子,养了八年,在孩子亲生父母找上门的时候,那孩子就直接跟着他亲生父母走了。我也怕遇到相同的情况,你阿姨的身体,再受不得打击了。
  陆非敛眸:您的意思是?
  刘警官道:小陆,你是个好孩子,我和你阿姨都很喜欢你。我们也商量过,接下来的两年,由我们资助你读完大学。你能不能,在有空的时候多来看看你阿姨?
  陆非想了想,说道:现在的我无亲无故,孑然一人,您和阿姨对我又这么好,您们若是不嫌弃我满身骂名。从今天起,我就叫您一声爸,叫阿姨一声妈吧。
  刘警官激动的不知所措,他起身在客厅里走了几圈,才不确定的问:小陆,你说的是真的吗?
  陆非点头,喊道:爸!
  刘警官差点老泪纵横,他抹着眼角,在陆非身边坐下:好儿子!
  血脉相连的人不一定能同甘共苦,以往素不相识的人却能因为各种因缘而成为相守的家人。陆非并不觉得他的行为冲动,他也想守住刘警官夫妻给他的那份感动和温热。
  新组成的三口之家,也许能真正驱散深埋在三人心底的痛苦。
  有了陆非这个儿子,刘阿姨脸上的笑容日渐增加,精神饱满,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几岁。
  有时候带着陆非出门,还不等询问,她就迫不及待的向人介绍,说陆非是她儿子。
  刘警官认了陆非做儿子的事,也没瞒着青阳警局众人。本着好事就该庆祝的想法,平日里与刘警官交好的警察在下班后就买了伴手礼上门恭喜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