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所谓司马子如举荐都是明面上的安排,毕竟王伟是侯景的谋主,要把他调到身边,怎么着也得有个理由,若无缘无故,一纸调令将其唤来,侯景难免生疑:王伟什么时候跟高澄搭上了线。
  高澄这般煞费苦心将王伟要来,也不是没有原由。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可高澄身边文臣多以政务见长,在军事方面却少有谋士。
  司马子如算一个,但他已经五十九岁,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让他以如此高龄随军南下,说不得就有可能病死在途中。
  并州刺史陈元康有智谋,高澄遂免其并州刺史一职,另选心腹,高欢旧僚张纂代替,将陈元康征召入朝,准备让其与王纮、王峻为他参赞军事。
  可这还不够,高澄又瞄上了辅佐侯景以区区八千人横扫江东的王伟。
  是他怂恿侯景渡江,在侯景久攻建康台城不克,军中缺粮、外敌环伺的情况下,献策诈和,利用和谈时间,完成了粮食输运,最终一举破城。
  据《梁书》记载,侯景对王伟言听计从,甚至‘表、启、书、檄,皆其所制’‘规摹篡夺,皆伟之谋。’
  攻破台城以后,各地勤王之师纷纷退去,王伟认为援军虽多,却没有统一的指挥,建议侯景应该主动出击,逐一击破。
  可侯景得志便骄,不纳王伟之计,听从了萧正德之言,选择据守台城,任由义军四散,也为后来的败亡埋下伏笔。
  侯景祸乱江南,王伟居功甚伟,然其被萧绎所俘后,萧绎怜其才甚至有心宽恕,若非王伟曾在一篇檄文中,讥讽萧绎独目,断断不会落得钉舌剜腹的下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