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澄接过一看,原来是工部。
  “去了工部便要向辛尚书虚心求教,以师事之。”
  尚书令高隆之早就卸去了工部尚书一职,由另一位理工科的大才,文武双全的辛术担任。
  高孝瑜短时间内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好歹不是礼部,而且父皇历来也挺重视工部的。
  听得高澄叮嘱,高孝瑜赶紧应是,退到殿下。
  高澄又对殿下的高孝璋道:
  “户部崔尚书虽风评不佳,但追随为父近二十年,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你当待之如叔父,不可轻慢。”
  高孝璋乖巧应下,他也不会真因崔季舒曾经拉过皮条,而有轻视之心,再说,能为父皇拉皮条,两人关系亲密,不必多说。
  九岁的高孝琬是第三个走上御阶抓阄的,两位兄长拿走一个户部,拿走一个工部,给自己剩下吏、礼、刑、兵四部,分到吏部、兵部自然都是好去处,吏部主管文官升迁,兵部主管武将升迁,都与人事相关。
  至于刑部,由于二哥母族大臣宋游道旺盛的精力,以及见人就咬的疯狗性子,对于官员来说,尚书左丞衙门的威慑力可比刑部大多了,又有陆操掌管都察院,这刑部虽在名义上掌管刑名,夹在尚书左丞衙门与都察院中间,却跟个受气的小媳妇,刑部尚书封述也不是什么大才,高孝琬自然不想往刑部凑。
  四个部门,两优两劣对半开,高孝琬略带一丝紧张的抽出一个纸团,打开来看,险些叫出身来。
  高澄看他一脸压抑不住的喜意,隐约也猜到了,接过一看,果然是吏部。
  他将纸团给众人看了一眼,斗大的吏字写在其上,高孝璋顿时没了抽到户部的喜悦,高孝瑜更是觉得工部烂透了。
  “你去了吏部,不得干涉人事变动,要好生向老崔尚书学习。”
  高孝琬连声应是。
  最后上来的是老四高孝瓘,他在剩余三个纸团中随意抽取一个,摊开来看,上边写了一个礼字。
  对此,高孝瓘倒是看得开,他本就无心与三位哥哥争夺,将纸团递给了父亲。
  高澄接过后,笑道:
  “瓘儿抽到了刑部,往后可要多读点律法书籍。”
  说着,将纸团尽数收了起来。
  第四百一十九章 开府
  康熙晚年曾出现所谓掌部阿哥,即被看重的皇子各自兼管六部之一。
  这并非一项常规、正式的政治制度,有且仅出现在康熙九龙夺嫡时期,有利也有弊。
  对于高澄来说,没有兵权的儿子都是值得信任的好儿子,无疑较外人更能放心。
  他可以把兄弟当猪养,却不能让儿子们也变成废材。
  小高王自己当然是希望能活得长久,但天有不测风云,若生万一,将来继承人还得在他们之间挑选。
  兄弟、侄儿再有能力,到底是不如自己亲生儿子,这一点,萧衍、萧正德这对义父子,俩叔侄的故事便是明证。
  高澄将四个儿子放去六部具体学习,让他们熟悉上至整个政府,下至各部司的运行,既是历练,无疑也是一种考校,真的做好了,他甚至愿意改实习为掌部,让他们与六部尚书共同管理。
  知人善用不止对于外人,儿子称职也该得到褒奖。
  而通过考核他们在六部之间的功过,来确定谁才是最适合的继承人选,无疑更胜于只关注这几个戏精在自己面前展露聪明才智,与他每天演什么父慈子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