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重生] 第5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殷承玉却与他的看法不同,他替虞淮安续上一盏茶,冷声道:“但还有句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他对殷承璋的了解,殷承璋定然没有这样的脑子。想出这个主意的,不是文贵妃,就是安远侯。
  他们想趁机要他的命,而他也正想将计就计,弄假成真。
  既除了一个对手,还能顺道平息山东动乱。
  见虞淮安还欲再劝,殷承玉沉声道:“外祖父的担忧孤明白。但孤此行,不为平叛,只为山东百姓。”
  作者有话要说:
  狗勾:我和殿下才是一家人(暗喜
  殿下:。
  第51章
  隔日大朝会,殷承玉便提出了亲往山东平乱之事。
  除了别有异心的朝臣,大部分朝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叛乱谁都可以去平,但一国储君的安危却不容有失。
  只不过殷承玉已经决定之事,并不是朝臣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劝谏的朝臣们跪了一地,殷承玉凤目扫过,只沉声问了两句话:“若孤不往,谁能挽回皇室颜面?谁又能确保平息山东之乱?”
  清清冷冷的声音如碎冰撞壁,当啷碎开,寒意四射。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半晌,最后却是眼观鼻鼻观心。谁也没敢应声。山东之乱或可平,却没谁敢轻言替皇室挽回颜面。
  确实没有比太子更加合适的人选。
  殷承玉扫过一班朝臣,不容置喙道:“既然没人能往,便由孤去。今明两日户部调拨粮草,后日启程。”
  他一锤定音,再无更改的余地。
  第一日,户部调拨粮草辎重。
  第三日清晨,殷承玉领四卫营五千将士开拔,赶赴山东。
  因山东情况紧急,这一路都是急行军。
  直到临近了山东地界,殷承玉才下令安营扎寨,好好休整一日。
  连续赶路七日,已经是人困马乏。
  士兵们扎起了帐篷,营地之间点起篝火。伙夫煮了骨头汤分下去,不需要值守的士兵捧着碗,三三两两坐在一处说话,连风里都是肉汤的香味儿。
  殷承玉并未待在营帐里,他独自爬上了西面的小山坡。小山坡就在营地边上,坡上都是些低矮的野草,没有遮挡,正好能看到底下营地里的点点火光。
  “殿下怎么不去休息?”
  薛恕从另一侧爬上来,与殷承玉并肩。
  “帐篷里闷,孤睡不着,出来透透气。”殷承玉并未回头,抬首去看头顶的弯月。
  出发时已是八月半,路上费了七日,如今月亮只剩下细细窄窄的一弯,不过却极亮,连四周的星子都失了色。
  “那我陪殿下坐一会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