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重阳也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打马吊上,他宁愿用这个时间来写手札、编自己的数学、科学、自然教材,其实最基础的已经差不多了,当初在林家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现在差不多可以收尾。
  考生们离开考场用各种方式煎熬着时间等待成绩,聚奎堂内阅卷的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试卷自从交上来以后,就去了弥封所弥封,之后去誊录、对读、盖各种章,朱卷由专人送往内帘批阅。
  内帘阅卷官除了主考副主考一共有十八房,在主考官的带领下参拜至圣先师孔子,然后就抽签阅卷。
  原本皇帝十分优待阅卷官,基本是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阅卷官们有时候会喝得醉醺醺,根本不能公正阅卷,也会因此闹出乱子来。
  这一次杨琦直接将酒宴取消,“诸同僚们受累,酒宴虽然没有,但是摆宴席的银子却是留着的,待出榜之后,咱们再好好庆功,届时不醉不归!”
  众人自然不好说什么,虽然取消酒宴,正常饮食还是有的,饭菜也十分丰富,只是不聚而饮宴而已,没什么好抱怨的。
  因为主考官认真务实,十八房的阅卷官们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仔细阅卷,选那文章既契合程文的,又对自己胃口的,青笔一挥写上评语,然后就可以分批送上去,若是副主考看中再送给主考。
  主考若是看上,那就代表自己选的被取中,这也是自己的颜面!
  会元必由主考官取,亚元归副主考,剩下的三到二十名,则基本都是主考从各房取一个,算是各房的魁首,若是有的运气实在太差,一个也取不中,那就让另外取了两个的送他一个,这样十八房必有一个前二十名,也算是体面。
  副主考李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一连批阅的几份卷子,结果是黜落的多,看着主考那里的越来越少,似乎要不够看的,他也不得不加快进度。
  他正犹豫着是不是从那些差强人意里挑两份,却又不甘心,只要第一印象是那种还不错,但是xx不够好的,这种主考大人基本也看不入眼的。
  正寻思着,他拿起一份卷子打眼一瞧,没有任何错字——朱卷誊录的时候如果有错字会在顶端列出来,但是誊抄的时候是正确的,再扫一眼,篇幅适中,然后就开始看破题。
  “惟圣人有以除天下之害,则民生得其安矣。”
  咦?不错!
  副主考李固眼前只觉得一亮,之前有些昏昏欲睡的脑子也清醒起来,看着看着不由得击案赞道:“荆州公,此文立意高远、笔力雄劲、气象宏大,颇有杨公之风啊。”
  副主考不像十八房阅卷官一样有自己的房间,他和主考官在一起对桌,为的是有什么情况可以及时沟通。
  杨琦正看到一篇合心的文章,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的弟子一样得了自己的真传,那观点句法的竟然让他颇为欣赏,听李固这般说,他笑道:“倒是要好好看看。”
  李固已经浏览完第一篇,又看了几眼后面的,“第三篇是最合杨公法眼的。”
  他起身将这本卷子送过去给杨琦看。
  杨琦拿过去的时候卷子翻到第三篇,恰是那个日日新的题目,他一眼就看到文中主旨,量变积少成多,到一定程度飞升为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升华,质变却不单是数量增多,而是性质的根本变化和飞升。薪火可以煮水,质的飞跃却可以冶铁成钢,熔金成水,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一男一女小民成家,三五口成户,百十户成里,千里成县,县成府,府成省,十五省成就泱泱中华,若质变,可海纳百川、可御风成龙、可纵横世界、可永垂千古、可万世基业、成就我大明中华……
  杨琦一边看一边笑,一边笑一边抹眼泪,“好,好,真是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可惜篇幅有点短,此文有些地方浅浅一点,没有深入,让人心痒痒,感觉可以好好地写个二三万言。
  他下意识地就要去揪弥封,看看是谁的文章,李固忙提醒他,“杨公太入迷了。”
  杨琦这才回过神来,哈哈一笑,“好文章啊,字字珠玑,光辉灿烂,巍巍中华,舍我其谁啊。这样的好文章,陛下一定会心悦之的。”
  李固就知道他有了那么个意思,却还是尽职尽责道:“杨公,这是第三篇文章。”
  第一篇,也很好,但是其他人也有很好的,甚至还有略胜一筹的。
  杨琦又通读了第一篇,笑道:“的确立意高远、骨力雄峻,此人的书法定然也堪称一绝,等阅卷完毕,一定要找来看看。”
  李固就让书吏现在就去调去墨卷。
  很快,那份墨卷被调来,自然也是弥封的,看不到名字,但是那一笔端庄中见潇洒,风骨中见真诚的楷书,却让人看得赞不绝口,“没有二十年功力,出不来这样好的字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