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3 / 4)
可怜满心算计的唐铮,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大家对他的上进都是有目共睹的,想要留下来并不算太难。现在,怕是无望了。
心里正畅快,停在斜前方的那辆汽车,猛地按了两下喇叭。她闻声看了过去,是辆极新的揽胜,心道定是认错了人,准备继续走自己的路。
那辆车却朝她眨了两下前灯,她疑惑向它走了两步,还未走近便发现是神情闲散的江衍。
她脚步一顿。
紧接着包里的手机就响了,她拿起一看,是个陌生的号码,下意思地望向江衍,果见他扬了扬手机,放到耳边。
她犹豫了一瞬,方才按下接听键,“你怎么有我的号码?”
“找你同事要的。”她撇嘴,定是白红那个叛徒给的。
“上车。”他的语气不容拒绝。
她不理会,欲挂断电话。他语速加快,“你若不上来,我就下车接你。”话音刚落就挂了电话。
现在正是下班的高峰期,已有不少人打量着停在路中央的她,若真让江衍下来接,她怕是稳居明日话题的榜首。
只是怎样都迈不出这一步。
江衍不耐地闪着车灯,状似催促,这道光,迷了她的双眼,更乱了她的心智。
为什么每当她要一脚踩空的时候,这道光都能刺破阴霾万物,照亮前行的路,犹如三年前一样。
还记得那是个蚊子在她脚上叮了十二个包的夜晚,也是她在海城艺术大学最后的一个年头。
在所有人的记忆里,艺术生的家境都比寻常人家要富足一些,其实并不尽然,赵音淮家就是个例外,父母皆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她若是独生子女,一切都只能算得上是刚刚好,但是她父母在她四岁时闯祸生下一个弟弟,那么一切都从“我要”变成了“我要留给弟弟”。
将父母的关怀让一半,甚至更多给弟弟,是她心甘情愿的,可是独独在学习艺术这门事儿上,她不愿让步,父母也疼爱她,极力满足她学习编导的欲望,甚至知道传媒类的工作在静昌这样的二线城市并不走俏,卯足了劲将她送到了相距一千公里的大城市--海城读大学。
她理解父母,也疼惜弟弟,可是如势不可挡的姨妈一样,一年中总有那么闹脾气的几天,而她与江衍,总是如今日那样凑巧,在别扭中相遇。
真正学习上艺术的她,才知道只是花钱的开始,幸而每年成绩优异的她,都能拿到丰厚的奖学金,从而维持高额的学习费用,从大二起,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再未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寝室不让用除了电脑以外任何的电器,那日早晨她走得急,忘记将直板夹收到柜子里,回来时发现已被查寝的宿管阿姨收走,再去找阿姨时,她说已经上报至了学校。待匆忙跑到学校教务处时,等着她的只有警告通知。
虽然这份警告不记档案,也不会影响毕业,但是却直接否定了她获得最后一年的奖学金。若是放在低年级时还好说,但是这份最后的救命稻草,原本是她准备用到一个月后要交的毕业设计上。
编导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独自一人完成一份十五分钟的短片,从租借器材到场地选址,演员租金车费交通费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毕业设计展览的那天,会有不少业内人士前来观看,其成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就业。
从教务处走出来的她,情绪压抑难耐,只能打电话寻求家人的帮助,父母却以弟弟马上要上大学,但成绩不好要花不少钱为由,而拒绝了她。她知道都是自己用了违规电器的错,但弟弟明明也是因为自身贪玩才成绩不好。
一时钻了牛角尖,和家里人大吵了一架。
她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痛哭,待缓和了以后,才发现已经晚上十二点,寝室早已锁门。心情灰暗的她默然坐在路边发呆,行车来往疾速而过,似急于归家。身后酒吧声乐轰鸣,友人作伴,只有她是一个人。
可是不知为何,第一次独自在外待到深夜,竟然没有半丝的害怕。
“小姑娘,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回家?”酒吧守门的保安大叔观察她了许久,见她情绪稳定后,方才上前关心。
她摇了摇头,没有接话。
保安长叹了一声,没有逼问,而是望向她身后,心疼责备道:“又是哪个糊涂的车主,离开时没忘记关着灯了,我到里面找找。”边说边往酒吧里走去。
她呆愣地转头,这才发现身后有一辆超跑,两个宛如明日的大灯正齐齐地照亮她的身后,那份暖意随着那道氤氲的黄光,沁到了她的身体里,驱赶了黑夜中,她所有不安的感知。
这车,应该是在她哭得忘我时停在这里的,不然怎么会毫无所觉。 ↑返回顶部↑
心里正畅快,停在斜前方的那辆汽车,猛地按了两下喇叭。她闻声看了过去,是辆极新的揽胜,心道定是认错了人,准备继续走自己的路。
那辆车却朝她眨了两下前灯,她疑惑向它走了两步,还未走近便发现是神情闲散的江衍。
她脚步一顿。
紧接着包里的手机就响了,她拿起一看,是个陌生的号码,下意思地望向江衍,果见他扬了扬手机,放到耳边。
她犹豫了一瞬,方才按下接听键,“你怎么有我的号码?”
“找你同事要的。”她撇嘴,定是白红那个叛徒给的。
“上车。”他的语气不容拒绝。
她不理会,欲挂断电话。他语速加快,“你若不上来,我就下车接你。”话音刚落就挂了电话。
现在正是下班的高峰期,已有不少人打量着停在路中央的她,若真让江衍下来接,她怕是稳居明日话题的榜首。
只是怎样都迈不出这一步。
江衍不耐地闪着车灯,状似催促,这道光,迷了她的双眼,更乱了她的心智。
为什么每当她要一脚踩空的时候,这道光都能刺破阴霾万物,照亮前行的路,犹如三年前一样。
还记得那是个蚊子在她脚上叮了十二个包的夜晚,也是她在海城艺术大学最后的一个年头。
在所有人的记忆里,艺术生的家境都比寻常人家要富足一些,其实并不尽然,赵音淮家就是个例外,父母皆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她若是独生子女,一切都只能算得上是刚刚好,但是她父母在她四岁时闯祸生下一个弟弟,那么一切都从“我要”变成了“我要留给弟弟”。
将父母的关怀让一半,甚至更多给弟弟,是她心甘情愿的,可是独独在学习艺术这门事儿上,她不愿让步,父母也疼爱她,极力满足她学习编导的欲望,甚至知道传媒类的工作在静昌这样的二线城市并不走俏,卯足了劲将她送到了相距一千公里的大城市--海城读大学。
她理解父母,也疼惜弟弟,可是如势不可挡的姨妈一样,一年中总有那么闹脾气的几天,而她与江衍,总是如今日那样凑巧,在别扭中相遇。
真正学习上艺术的她,才知道只是花钱的开始,幸而每年成绩优异的她,都能拿到丰厚的奖学金,从而维持高额的学习费用,从大二起,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再未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寝室不让用除了电脑以外任何的电器,那日早晨她走得急,忘记将直板夹收到柜子里,回来时发现已被查寝的宿管阿姨收走,再去找阿姨时,她说已经上报至了学校。待匆忙跑到学校教务处时,等着她的只有警告通知。
虽然这份警告不记档案,也不会影响毕业,但是却直接否定了她获得最后一年的奖学金。若是放在低年级时还好说,但是这份最后的救命稻草,原本是她准备用到一个月后要交的毕业设计上。
编导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独自一人完成一份十五分钟的短片,从租借器材到场地选址,演员租金车费交通费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毕业设计展览的那天,会有不少业内人士前来观看,其成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就业。
从教务处走出来的她,情绪压抑难耐,只能打电话寻求家人的帮助,父母却以弟弟马上要上大学,但成绩不好要花不少钱为由,而拒绝了她。她知道都是自己用了违规电器的错,但弟弟明明也是因为自身贪玩才成绩不好。
一时钻了牛角尖,和家里人大吵了一架。
她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痛哭,待缓和了以后,才发现已经晚上十二点,寝室早已锁门。心情灰暗的她默然坐在路边发呆,行车来往疾速而过,似急于归家。身后酒吧声乐轰鸣,友人作伴,只有她是一个人。
可是不知为何,第一次独自在外待到深夜,竟然没有半丝的害怕。
“小姑娘,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回家?”酒吧守门的保安大叔观察她了许久,见她情绪稳定后,方才上前关心。
她摇了摇头,没有接话。
保安长叹了一声,没有逼问,而是望向她身后,心疼责备道:“又是哪个糊涂的车主,离开时没忘记关着灯了,我到里面找找。”边说边往酒吧里走去。
她呆愣地转头,这才发现身后有一辆超跑,两个宛如明日的大灯正齐齐地照亮她的身后,那份暖意随着那道氤氲的黄光,沁到了她的身体里,驱赶了黑夜中,她所有不安的感知。
这车,应该是在她哭得忘我时停在这里的,不然怎么会毫无所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