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有了后山山洞,这些被黄泥封口的酒坛子,就被搬进了后山山洞窖藏,至今尚未开封。云中山仙栖崖上灵机如此充沛,用崖上的高粱崖上的水,在崖上酿制窖藏做成的酒,味道一定差不了。
  可惜今年收获的高粱,没有时间进行处理,只能等这次出门回来再说。
  他用铁链简单捆上无名殿的门,打开旁边鸡舍的门,又环视了下崖上,看了看周围在上午明媚秋阳照耀下,显得和谐而真实的各种地形和建筑,才朝着南面的下山栈道走去。
  ------------
  第394章 【并非南辕北辙】
  瀑布哗哗响着坠进水潭中,溅起串串水花,晶莹地反射着阳光。
  方长在夏秋忙于各种各样的琐事,并未腾出手来利用这条瀑布的势能,所以它还是未被开发的状态。
  水潭依旧生机勃勃,其中鱼鳖欢畅游着,数量已经形成了平衡。
  翻过几座山头,便是人间。
  林溪村也洋溢在收获的幸福感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笑容。
  最令人高兴地,是上面官府换了波人后,还减了今年的税赋。这意味着今年能够结余下更多粮食,待到年关时,可以给家里多添上几尺布,买上半斤糖。
  而且,由于村里那个最能干、最见多识广的后生林海开辟了不少药田,自己种来出售之余,还教授村邻们一起种药,让村里的收入更加好了起来。
  再加上为了林溪村的药材南来北方的客人们,总是会在村里待一下,弄些吃喝,或者住上两日,虽然支撑不起正式的客栈饭馆,村人们也因这些人气得了许多好处。
  村里还有个传言,说是林海有缘法,当年得了仙人赐福,才能做出这好大事业。
  同样,当初村里被穿山甲妖断水,得了仙人相救的故事,也变成了传说。这件事在这发源地,也因为时间的过去而走样,哪怕在亲历者口中,亦带上了一些想象和的传奇的色彩。
  这让故事更加丰富好听了,但也离着听众们更为渺远。来人们往往问上两句,津津有味的听上一遍,感叹两句不够奇怖过瘾、也不能拿回去哄孩子,而后再用自己那里的故事交换,以打发这漫长无聊的时间。
  他们当然是半信半疑的,就像对于庙里神祇的存在,也是半信半疑一样,而且从来不会有动力去探究,“山上有仙人”这个传言是否为真。
  几乎所有的听众,都是一哂而过,而村民们有的争辩两句无果,时间久了也就懒得再说,甚至自己也不太相信,当初看到的是不是真的。
  总之,日子总是一天天的过下去,明天和昨天的区别不会很大。
  随着自己的心性更近几步,方长现在出门在外,用“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术的时间少了,更多时候,他只是和普通人一样,在街道上行走,观察和聆听着周围的事情。
  走到村口,竟然还有老者认识自己,恭敬地打了句招呼。
  方长挥挥手表示回礼,继续穿村而过。
  林海的住处变化很不小,为了种药的事业,他用赚到的钱请人扩张了院落宅基,在篱笆院里修了棚子和屋子,用以防备风雨。
  而此时艳阳高照,院里则晾晒着各种药材,又有林海带着几名村里年轻人,正在用对应手法炮制。
  这让村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许多种药材混合的幽香。
  “林海林先生在家么?”
  有几个身着义军服饰的人正在那里敲门,林海赶紧嘱咐几句迎过去,而后几名义军和气地进了院子,也不找座位,就在那里站着和林海商议事情。
  原来前线需要的药材数量不少,他们是过来扫货,顺便预定明年产出的。
  起初几位义军想有多少就要多少,但是林海提及,这些常用药材百姓们也有些需要,于是双方严肃地商议了一番,定下了八成的量。
  他们还鼓励林海扩大种植面积,并言明无论明年产多少,义军都要八成,一时间双方尽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