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雁南飞(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托起两道柳叶眉,眉似柳叶含烟妆春山;双眼皮内含一对含情目,目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真个是:黑白分明珠相缀,秋波闪闪会说话。再看那白净的鸭蛋脸上,点缀着小巧玲珑的小鼻子,鼻子下是樱桃小口。等到眉开眼弯嘴翘时,两个圆圆的小酒窝在腮边滴溜溜地转,足能嵌两颗鹌鹑蛋。
  她的上身,穿一件白底印有紫色葡萄图案的绸衬衫,下身穿一条洗得发了白的劳动布裤子,一条黑油油的大辫子,在臀部甩来甩去。走起路来,打屁股打屁股的。
  这个姑娘叫小玲,是村里大队长李宝贵的女儿。她和正鲲从小玩到大,藏猫猫、扮家家,俩个人有了好吃的,都舍不得吃,都要给对方留着。如果打一天不见面,都少精没神地玩不起兴趣来,就是做梦也会呼叫对方的名字,真可谓是青梅竹马了。
  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是同班同学,他又是小玲的保膘,谁要要是欺负小玲,他就会拔刀相助。在高小毕业考试中,正鲲考了个全公社第一,小玲考了个全公社第三,都被县重点中学所录取。但是,由于正鲲家里特别穷,姐姐刚出嫁,弟妹年龄还小,就靠父亲一个劳力,再加母亲有常年痨病,作为老大,他不能眼看着父亲长年累月地干,到头来全家人还是无法养家糊口,就主动放弃了读书,回村参加了集体劳动。而小玲呢,家里的底子厚,爹又是个干部,就自然而然地上了重点中学。每当玲子和同学们说笑着去县城里读书走的时候,他一个人总是偷偷地站在高高的搬头山上,爬在一棵大树圪杈上,一直眼望不到了,也舍不得回来。当他听到小玲和同学们过星期要回来时,总是心神不宁起来,眼老是往远处瞭望。当生产队里劳动休息的时候,又爬在老树上瞭望着远方,望着她们背着个书包,很帅气地从山的外边回来了。他是多么渴望和她们一道上学啊!
  一天,他和小玲慢悠悠地在河边的柳树下走着,他猫下腰拔了一根草棍,撇掉叶子,在嘴里嚼着说:“玲!把你中学学过的旧书给我拿回来,我要一边劳动一边自学。”
  “那不愁!”小玲高兴地答应了。
  自从这以后,小玲每回一次,总把她学到的东西讲给正鲲听,主动承当了正鲲的辅导老师,并且还拿回大量的文学刊物让他看。不知是师傅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徒弟,还是他本身的爱好和天分的缘故,俩个人都喜欢起文学来,并且他自己还到书店里买了简谱知识,又自习起音乐来。
  小玲上中学休假期间回村,也很少参加劳动,整天抱着一本书,在村外的树下看书。正鲲在哪里劳动,她总是出现在哪里。她回到了村里,说句心底底话,心里很喜欢这个美男儿,更羡慕正鲲的多才多艺。她们经常在一起,小玲给他讲文学方面的故事,给他读书;正鲲用口琴给小铃吹一些**歌曲和自己新编的曲子。时间长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坠入了爱河,爱的是那么深沉。俩人假如隔几日不见,都会各自想着对方,不过长大了,必定和小时侯不一样。在小的时侯,她们心里有什么,就要嘴里说出来;长大后,她们心底的想念和期盼只能在曾经约会过的老地方沉思呆想,俩个人都好像掉了魂似的。正鲲如果一个人到河边见不着小玲,他就吹吹笛子,拉拉二胡,唱唱歌曲,情味未尽,朗读着《诗经》中的名句回家: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俅。”
  小玲每到这个地方如果没有见着正鲲,同样迟迟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一边耐心等待,一边也不厌其烦地朗读《诗经》中的:“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一见复关,载笑载言、、、、、、”
  在一个清风月下,俩人又相约在小河边。他俩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正鲲又给小铃拉了一曲《二泉映月》。那悠扬的二胡声,就像湖水一样荡漾着,荡漾着,卷起阵阵涟漪。河边的金柳在金风中柔柔地招摇,不知是指挥家的节拍,还是舞蹈家漫舞的潇洒。
  小铃给正鲲朗读贝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