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88章 旱灾、收获
  饭后太阳出来了,晒进院子里,小夫郎把前几天买的杏子,做的杏子干拿出来晒。
  今天再晒一次就可以收了,黄澄澄的杏子里面像是浸着蜜,杏味浓郁,香甜软糯。
  比杏子保存时间更长,风味更好,完美的留住了这个季节的味道。
  上午,他们都坐在树荫下干活,从地里掰回来的玉米是带着外皮的。
  储存的方式也很多,有直接把外皮撕开,留下薄薄的一层,然后揪起外皮,把几个玉米绑在一起,挂在房檐下晾干。
  或是直接把所有的外皮都撕掉,露出金光色的玉米棒子,摊在地上晒干后再脱粒。
  为什么不把玉米脱粒再晒呢?
  因为晒干后的玉米脱粒更方便,刚收回来的玉米虽然已经是老玉米,但是脱粒还是挺麻烦的。
  是村里孩子们的噩梦之一,拖玉米粒、打谷子、扯花生等并列。
  几人一人搬了个小板凳坐着,把晒席铺到地上,玉米扒皮后就直接丢上去晒。
  以现在的天气,晒上两个日头就可以脱粒了。
  ----
  云层翻涌
  又是几个日头过去
  秦封这几天的日子也挺规律的,早上起床收拾好后就去取水那里记录,记录完后提着自己的水回家。
  然后还能和小夫郎一起吃上一顿早餐,而后就是撕玉米,剥玉米粒,晒玉米,收玉米。
  这几天除了王叔秋婶和大壮,谢栗和秦封晚间也会去地里掰两袋玉米回来。
  因着预警的缘故,秦封家今年的玉米都种得是早玉米,种得早收获得就早。
  这样不至于最缺水的时候玉米还没抽穗。
  青山村的其他人家,秦封也借秦大伯的嘴提醒过,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
  反正大伯二伯烈叔他们今年都是点的早玉米,村里人不傻,见他们这样,嘴上不一定信,但是跟着一起种的动作可不慢。
  寻常时候青山村的玉米都是种的早、中、晚三轮,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样既能拉长食用嫩玉米的时间,又能防止玉米同一时间成熟,收不回来在地里发霉。
  今年倒是不一样,其他村子的玉米大多还没熟,青山村的玉米地里,那玉米杆子都已经黄了。
  除了成熟,当然也有缺水的原因在里头。
  反正从初一开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收玉米了。
  种得早,玉米还没有受到大旱,产量比之往年少一些,但是在这个年景,已经是头筹了。
  舅舅他们搬到这边来后,在小河湾的地连带上面的粮食都卖掉了,所以舅舅们和村里其他新搬来的人家,反而是最闲的。
  舅舅们来帮着掰了三天玉米,地里的玉米全都收完了,白虎则是给他岳父帮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