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60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份奏章原本是秘而不宣,由几位辅政大臣密议。
  可在汾阳郡王回京之后不到两日,这份奏章的内容就已泄露出来,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舆情鼎沸。
  不但百官为此哗然震动,京城中的各家茶馆,也同样议论纷纷。
  大晋太祖虽然出身于僧门,可太祖对于佛家一直痛恨之至。
  所以太祖拟定的僧法,无比的严苛,以至于天下佛门全面衰微。
  直到黑衣宰相姚广孝助太宗起兵靖难,夺得天下,太祖时代的僧法才全数败坏,甚至是实质上的罢废。
  之后姚广孝遁入空门,法号‘道衍’,并写就《道余录》一文,专为佛门辩护。
  据说这位‘道衍’大师已在异域天外成就罗汉果,即将入菩萨果业。
  商弘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也懒得关心。
  道衍的余脉,在宣宗与正统年间还有很强的影响力。
  可土木堡之变以后,朝中的军政大员都整体换了一轮,早就不复仁宣时期的面目了。
  不过朝中依然有许多心向佛门的儒生,认为太祖僧法过于严苛,许多条文值得商榷。
  这几日当中,京城中更有无数的佛门说客在奔走游说,试图串连群臣,驳斥汾阳郡王的灭佛之议。
  即便商弘这个地位尴尬的内阁大学士也没能幸免,他昨日在家中,被两位往日里交情笃厚的佛门大师堵了半日。
  这就是商弘后悔的根源。他若早知朝中即将掀起一场风暴,那么他宁愿自己晚回来几天,也不愿搭李轩的那辆便车。
  商弘有预感,今日的朔望大朝只怕不会太平静。
  汾阳郡王一定不会让步,佛门也不可能洗颈就戮。
  时间很快就到卯时四刻,群臣汇聚于朝堂。当司礼监太监钱隆挥鞭,示意朝会开始,整个朝堂却是一片死寂,无人开口,无人出列。
  这与商弘想象中,群臣争相启奏上书,攻讦汾阳郡王的场面截然不同。
  他微微错愕,回头看向了身后的群臣,尤其是那几位曾当众高声阔论,认为汾阳郡王清查佛门之议不妥的大臣。
  这几人也察觉到商弘的视线,都同时回以无辜的视线。
  商弘一看他们的神色,就已猜知大概了。
  这多半是因李轩上的另一份奏章,请在草原设立四大都指挥使司有关。
  那漠南漠北仍有八百万人口,朝廷还准备往北面迁徙四百万汉民,还有广达万里的庞大疆域——如果朝廷不搭配个上千人的官僚队伍,那是无论如何都没法进行有效治理的。
  关键是在四大指挥使司改设行省之前,都在李轩这个五军大都督辖下。
  之前朝中指斥汾阳郡王,反对北伐之人,只怕都得被调往北方。
  他们即将被汾阳王委以重任,在地方上历练。
  可这些人远远没法填上这个窟窿,官员缺口多达六百余人。
  所以此刻的朝堂,试问谁敢胡乱吱声?
  能在京城里舒舒服服的呆着,谁愿去北面苦寒之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