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635节(3 / 4)
一旦河内皇甫懋遭遇败绩,或者安南那边有虚耗民力国饷的消息传回,就是他纠集同道发难之时。
这肯定没法撼动汾阳王,相较于汾阳王讨平蒙兀的功绩,这位在南方的小小失利其实算不得什么。
商弘的目的,只在于扭转大晋国策,让朝廷上下意识到‘兵凶战危’,避免进一步滑入‘安南’这个深坑。
可朝廷今年,就一直没往安南那边拨送一分银钱。
皇甫懋虽以五万精兵,两万水师常驻安南河内,却不但没耗费国家一钱一帑,反倒时不时将大量银两,还有香料,铁矿与药材等等贡物解送两广。
商弘大概了解过皇甫懋的做法,这位只固守河内,然后以合纵连横之策,离间安南君臣,使得安南一地陷入实质性的分裂。
整个安南军阀群起,割据自守,而那位交趾国王黎元龙,此时只能龟缩于山区一隅之地。
皇甫懋则通过与海商合作,在当地售卖各种军械,还有粮食,丝绸,棉布与瓷器之类,从而获取了大量税收。
皇甫懋的这些作为,无疑是不合儒家之道的,可最近朝廷内部却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将这些异声强行压制了下去。
商弘知道这是那些商人们的力量,此时的安南虽然战乱四起,可当地盛产各种药材,香料,还有品质极高的褐铁矿——这种铁矿更适合炼铁炼钢,可却是中原没有的。
商弘知道安南的那些军阀,为了从皇甫懋那里换取庇护与军械。不但强征了大量民夫开采矿石,更在极尽所能的采集各种药材。
他们为了抓捕一条高年份的银环蛇,有时候甚至以生人为诱饵。只因这种可以治疗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与疥癣梅毒的药材,在中原可以卖上万两一条的高价。
大晋许多知道情况的儒人都忧心忡忡,不忍见安南那边民不聊生。
可问题是,朝廷并未加一指于安南之民。
相反的是,皇甫懋驻军的河内,已经成为安南一地最后的净土。
河内的安南百姓,对大晋都是怀着感激之情。
安南与大晋边境,也是难得的安宁下来。
商弘对安南那边的情况同样感到恐慌,他不仅同情安南之民,更担心后世。
他担心李轩,会成为‘周公旦’那样的圣人。
一旦大晋在李轩的手中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那么李轩的治国之策,必将成为未来数千年,儒人们效仿研究的对象。
如今儒家的治政之策,不就是源自于周公旦制定的周礼与三代之治么?
可如果这个时代,出现由一位当代理学护法亲手打造的盛世,更胜于‘三代之治’的太平治世,那将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时这位汾阳郡王的一应言辞,都将被后世儒人们奉为圭臬。
圣人不朽之道,立德立功立言,汾阳郡王无论哪一样,未来都胜过至圣先师。
可这位汾阳王秉持的理念,与他商弘所学完全不同。
“预计明年安南那边的收入还会增加,光是商税就可达到四百万。关键是那边的褐铁矿石很难得,几乎不逊色于昔日大马士革钢,是绝佳的兵器材料。”
此时李轩又喝了一口茶:“还有今年征伐蒙兀,虽然耗银达二千七百万银元。可那边的两座铜矿,已经开始出产,预计一年的收入就可达三千万。预计明年塞外四省的商税,也将达到七百万银元。”
商弘继续沉默,他知道这是实情。
他在中枢之地虽没有什么实权,对各地的形势却了如指掌。
朝廷明年将通过羊毛,兽皮,茶叶等等,在塞外四省获得大量商税。 ↑返回顶部↑
这肯定没法撼动汾阳王,相较于汾阳王讨平蒙兀的功绩,这位在南方的小小失利其实算不得什么。
商弘的目的,只在于扭转大晋国策,让朝廷上下意识到‘兵凶战危’,避免进一步滑入‘安南’这个深坑。
可朝廷今年,就一直没往安南那边拨送一分银钱。
皇甫懋虽以五万精兵,两万水师常驻安南河内,却不但没耗费国家一钱一帑,反倒时不时将大量银两,还有香料,铁矿与药材等等贡物解送两广。
商弘大概了解过皇甫懋的做法,这位只固守河内,然后以合纵连横之策,离间安南君臣,使得安南一地陷入实质性的分裂。
整个安南军阀群起,割据自守,而那位交趾国王黎元龙,此时只能龟缩于山区一隅之地。
皇甫懋则通过与海商合作,在当地售卖各种军械,还有粮食,丝绸,棉布与瓷器之类,从而获取了大量税收。
皇甫懋的这些作为,无疑是不合儒家之道的,可最近朝廷内部却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将这些异声强行压制了下去。
商弘知道这是那些商人们的力量,此时的安南虽然战乱四起,可当地盛产各种药材,香料,还有品质极高的褐铁矿——这种铁矿更适合炼铁炼钢,可却是中原没有的。
商弘知道安南的那些军阀,为了从皇甫懋那里换取庇护与军械。不但强征了大量民夫开采矿石,更在极尽所能的采集各种药材。
他们为了抓捕一条高年份的银环蛇,有时候甚至以生人为诱饵。只因这种可以治疗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与疥癣梅毒的药材,在中原可以卖上万两一条的高价。
大晋许多知道情况的儒人都忧心忡忡,不忍见安南那边民不聊生。
可问题是,朝廷并未加一指于安南之民。
相反的是,皇甫懋驻军的河内,已经成为安南一地最后的净土。
河内的安南百姓,对大晋都是怀着感激之情。
安南与大晋边境,也是难得的安宁下来。
商弘对安南那边的情况同样感到恐慌,他不仅同情安南之民,更担心后世。
他担心李轩,会成为‘周公旦’那样的圣人。
一旦大晋在李轩的手中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那么李轩的治国之策,必将成为未来数千年,儒人们效仿研究的对象。
如今儒家的治政之策,不就是源自于周公旦制定的周礼与三代之治么?
可如果这个时代,出现由一位当代理学护法亲手打造的盛世,更胜于‘三代之治’的太平治世,那将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时这位汾阳郡王的一应言辞,都将被后世儒人们奉为圭臬。
圣人不朽之道,立德立功立言,汾阳郡王无论哪一样,未来都胜过至圣先师。
可这位汾阳王秉持的理念,与他商弘所学完全不同。
“预计明年安南那边的收入还会增加,光是商税就可达到四百万。关键是那边的褐铁矿石很难得,几乎不逊色于昔日大马士革钢,是绝佳的兵器材料。”
此时李轩又喝了一口茶:“还有今年征伐蒙兀,虽然耗银达二千七百万银元。可那边的两座铜矿,已经开始出产,预计一年的收入就可达三千万。预计明年塞外四省的商税,也将达到七百万银元。”
商弘继续沉默,他知道这是实情。
他在中枢之地虽没有什么实权,对各地的形势却了如指掌。
朝廷明年将通过羊毛,兽皮,茶叶等等,在塞外四省获得大量商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