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青有心拒绝,却好像还是抗拒不了这甜甜的诱惑,接了过来,慢慢的吃了,笑着看她:“好吃。”
  许杏的眉眼之间都是鲜活的笑意:“是吧,这个好吃,肯定也能卖上价钱。”
  “我觉得,你还是适量做这个就好,乡下人贫苦,怕是不会花很多银钱买这糖果。”长青认真的给许杏泼了一盆冷水。
  许杏倒也不失望,多一个产品就多一种可能性,谁知道哪块云彩能下雨呢?
  这么忙活着,之前酿的酒也发酵好了,许杏一一蒸馏出来,得了六十斤,她带上了饴糖,一起送去镇上。
  刘老板想把酒全都留下,但是杂货栈那边说过很多次了,许杏便留了十斤。至于饴糖,酒楼里倒是用不上,就全送到了杂货栈。
  老板娘瞧了,很有些惊喜:“你心思倒巧,这东西咱们这儿稀罕,我铺子里卖的全是外头进来的,我给你二十文一斤怎么样?”
  和许杏预期的差不多,她也痛快:“都依您,不忙着给钱,我还要买六斤酒曲,再要两个木盆,您看看是多少钱?”
  老板娘算了算,就笑了:“你说的这个木盆我卖十五,两个收你二十,平着本钱给你,六斤酒曲两个木盆,得,你这些糖我就不给钱了,咱俩两清,如何?”
  许杏挺喜欢她的做事风格,爽快,账目清楚,自己在心里算了算,便笑着同意了。
  “你回去还要做糖吗?我算着好像还是酿酒赚得多,不知道是不是。”长青问。
  “当然做啊,”许杏点点头,“你算得没错,从利润上来说,是酿酒赚得多,不过现在是夏天,发酵快,半个月我就能卖一次酒,自然是赚得多,可是往后天冷了,发酵慢起来,得二十多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发好呢,那时候就慢啦。糖块虽然卖得少,可是往后八月中秋啊,还有过年啊,都用得到,卖得会多的。”
  “确实是这个道理。”长青想了一会儿,笑了,“你思虑周到,我得拜你当先生才是。”
  “要是当个‘红薯先生’,我却是愿意的。”许杏玩笑道。
  虽然没往家交银钱,可是添置了物件儿,尽管是许杏加工红薯所用,金氏看着也满意,还主动提出可以帮着收购红薯,反正她一般也不出村子,随时都能应对,这态度倒比总是围观看热闹的赵氏积极许多。
  第22章 赵氏被打
  这两天陆续有人来卖红薯,放到现在,红薯已经有些陈了,吃也不好吃,外头的贩子正在低价收麦子,也没人要这红薯,拿到范家来,许杏可是实打实的给铜钱,这名声就慢慢的传开了,再加上里正的宣传,原来一直在观望的人家也来卖了。
  许杏看着家里的上千斤红薯,干劲十足,还是先酿酒,再做淀粉,接着泡上麦芽做饴糖。现在是六月中,中秋节前,还能卖三次红薯酒,凉粉也是高峰期,得抓紧时间,相对来说,饴糖就不那么着急了。
  不着急却不代表不精心,许杏炒了芝麻裹在糖块外头,连她自己都要赞一句卖相好,又香又甜。
  因为这次一口气做了八十斤淀粉,已经很多了,她就把做好的糖块放在家里,等着下次再去卖。刘老板那边没什么说的,因为要卖凉粉,全数收下了,几天后还要一百斤,她送了就赶紧回来开工。
  长青再次汇报了他的心得:“这淀粉加工起来最容易,利润自然也就最少了。”
  “容易是因为如今我有了石碾,想想我从前,可也不容易哪。”许杏感叹了一声,还是肯定了他的说法,“不过你说得是,这淀粉不用蒸煮,省了柴禾和人工,自然也就便宜一些。农产品就是这样,加工的工序越多,越精细,就越值钱。”
  “所以农人想要多收入,一是地里多出产,二是要尽量加工,可是如此?”长青若有所思。
  许杏微笑:“正是这样。其实也未必家家户户都要加工,比如说我加工得更多,可能就没工夫捡柴禾了,那就要跟旁人买,那么卖柴禾给我,也是一个进项吧?等我开了作坊,到我的作坊里洗红薯、推碾,我得给工钱,这也是进项吧?”
  长青点头沉思:“道理是极简单的,可若真的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许杏觉得,长青并不像看上去这样就事论事,仿佛是在思考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一般,看来这些要科考的人就是不一般,还没开始考就要站在朝廷官员的立场上想问题了。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就道:“等你将来高中了,肯定能当一个好官。”
  长青淡笑:“等我考上再说吧。”
  可是一回到家,俩人的好心情就没了。站在院门口就听到赵氏呜呜咽咽的哭声,两人对视一眼,许杏还好,长青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许杏叹口气,轻声说:“我先去看看还有多少红薯。”
  窖子里还有五六百斤红薯,毫无疑问要全都做成淀粉,现在有了石碾,许杏确实省了很多力气,她先搬了一些出来,准备今天处理一部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