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3 / 4)
于是她和华创这边商量,“我还得问问连夏,机会难得推了有点可惜,连夏要是愿意继续试镜,我们继续试,要是她也不愿意换角色,那我们找别的剧组,好莱坞每年那么多电影,还找不出一两个适合连夏的角色?”
所有人都以为连夏肯定不愿意,连夏成名以来,除了成名作《靖康变》就没演过女配角,上亿投资的电影,她是女主角,中等成本电影,她也是女主角,小成本独立制作影片,她还是女主角。
女一号演多了,谁愿意给人当配角?
更何况现在华语影坛,有几个演员能心甘情愿让连夏做配的,她们比连夏红多少,一个可以单抗票房的连夏,哪里愿意做主角光环下的女配角。
徐妙珍也觉得可能性不大,连夏心气儿还是挺高的。
没想到的是,他们都猜错了,连夏想了一会儿,就问了问片酬,在得到片酬不是问题后,很痛苦地答应了。
“这是女二,不是女一,你要知道这部戏还有男一男二,你听清楚了没有?”徐妙珍非常意外,她以为连夏没听清楚,“再说了,就算你同意挑换角色,那边也不一定用你。”
“他们还挺正规的,知道多试镜几次,我还以为我试镜一次就能上呢。”电话那边连夏无比轻松的回道。
“女二号就女二号,我还没演过大坏蛋呢,原本就是女二号红起来的,演得好了,混个最佳女配角不也挺好的嘛,说不定还是座小金人,哈哈哈,你们别瞧不起女二号,李晓兰,李老师多大的腕儿啊,不也给我当过配角吗,那个时候我还是新人呢,还有那个《花拳绣腿》,那个孙梦妍现在还没红起来呢。”
徐妙珍一听,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女二号不也挺好的嘛。
之前他们那么愤怒到底为什么啊,莫非是女一号演多的后遗症?
想通了这个道理,徐妙珍欢欢喜喜给美国那边答复,连夏同意调换角色。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巫光熙的二哥时,我脑子里莫名蹦出来一句话,我要让你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2333脑洞大开肿么破!
其实到一定级别的演员,给人做配角确实有种自降身价的感觉,不过这也分戏
绝大多数演员不在乎这个,只有粉丝在乎,所有粉丝都希望自家偶像是主角
戏就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当主角。
另外我说一下,好多人认为,主人公喜欢的女人或者是男人,是男一号或是女一号,其实是不对的,似乎只有中国才有这个认知
绝大多数电影,只有一个主人公,其他人都是配角,或者是两个女性角色的主人公或者是两个男性角色的主人公,一男一女只是一种情况,
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女主角或是女配角。
阿诺德·科派尔森真有其人,好莱坞制片人,曾参加过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一百二十章 落下帷幕的试镜
连夏抱着良好的心态,到美国参加了第二次试镜。
不得不说她的好心态和她现在不缺片拍也有关系,《审判》对她来说很重要,但是却没有重要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换句话就是,这部电影对她来说是装饰品,而不是必需品,它是可以让她事业更加美味的香料,却不是不可或缺地盐巴。
连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要靠着一部电影改变命运的新人。
没有这部电影,还有许多部电影等着她。
第一次试镜的时候,连夏只是用英语短暂地做了自我介绍,导演关俞非用英语,让连夏在屋子里转一圈,然后让助理将一段对话交给连夏,是莎士比亚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段,要求连夏有感情的用英语朗读。
连夏对中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熟悉,因为大学时学过,连夏还做过话剧表演,英文版的则是头一次,她用了两分钟,让自己将这段话顺下来,才开始朗读。
大声朗读完,还让导演关俞非挑出来几个错误,有两个单词连夏用的是美式英语的读法而非英式英语。
其实连夏自己也很奇怪,就朗读一段东西,走几步路,美国方面怎么会认为她适合女二号而不是女一号。 ↑返回顶部↑
所有人都以为连夏肯定不愿意,连夏成名以来,除了成名作《靖康变》就没演过女配角,上亿投资的电影,她是女主角,中等成本电影,她也是女主角,小成本独立制作影片,她还是女主角。
女一号演多了,谁愿意给人当配角?
更何况现在华语影坛,有几个演员能心甘情愿让连夏做配的,她们比连夏红多少,一个可以单抗票房的连夏,哪里愿意做主角光环下的女配角。
徐妙珍也觉得可能性不大,连夏心气儿还是挺高的。
没想到的是,他们都猜错了,连夏想了一会儿,就问了问片酬,在得到片酬不是问题后,很痛苦地答应了。
“这是女二,不是女一,你要知道这部戏还有男一男二,你听清楚了没有?”徐妙珍非常意外,她以为连夏没听清楚,“再说了,就算你同意挑换角色,那边也不一定用你。”
“他们还挺正规的,知道多试镜几次,我还以为我试镜一次就能上呢。”电话那边连夏无比轻松的回道。
“女二号就女二号,我还没演过大坏蛋呢,原本就是女二号红起来的,演得好了,混个最佳女配角不也挺好的嘛,说不定还是座小金人,哈哈哈,你们别瞧不起女二号,李晓兰,李老师多大的腕儿啊,不也给我当过配角吗,那个时候我还是新人呢,还有那个《花拳绣腿》,那个孙梦妍现在还没红起来呢。”
徐妙珍一听,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女二号不也挺好的嘛。
之前他们那么愤怒到底为什么啊,莫非是女一号演多的后遗症?
想通了这个道理,徐妙珍欢欢喜喜给美国那边答复,连夏同意调换角色。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巫光熙的二哥时,我脑子里莫名蹦出来一句话,我要让你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2333脑洞大开肿么破!
其实到一定级别的演员,给人做配角确实有种自降身价的感觉,不过这也分戏
绝大多数演员不在乎这个,只有粉丝在乎,所有粉丝都希望自家偶像是主角
戏就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当主角。
另外我说一下,好多人认为,主人公喜欢的女人或者是男人,是男一号或是女一号,其实是不对的,似乎只有中国才有这个认知
绝大多数电影,只有一个主人公,其他人都是配角,或者是两个女性角色的主人公或者是两个男性角色的主人公,一男一女只是一种情况,
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女主角或是女配角。
阿诺德·科派尔森真有其人,好莱坞制片人,曾参加过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一百二十章 落下帷幕的试镜
连夏抱着良好的心态,到美国参加了第二次试镜。
不得不说她的好心态和她现在不缺片拍也有关系,《审判》对她来说很重要,但是却没有重要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换句话就是,这部电影对她来说是装饰品,而不是必需品,它是可以让她事业更加美味的香料,却不是不可或缺地盐巴。
连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要靠着一部电影改变命运的新人。
没有这部电影,还有许多部电影等着她。
第一次试镜的时候,连夏只是用英语短暂地做了自我介绍,导演关俞非用英语,让连夏在屋子里转一圈,然后让助理将一段对话交给连夏,是莎士比亚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段,要求连夏有感情的用英语朗读。
连夏对中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熟悉,因为大学时学过,连夏还做过话剧表演,英文版的则是头一次,她用了两分钟,让自己将这段话顺下来,才开始朗读。
大声朗读完,还让导演关俞非挑出来几个错误,有两个单词连夏用的是美式英语的读法而非英式英语。
其实连夏自己也很奇怪,就朗读一段东西,走几步路,美国方面怎么会认为她适合女二号而不是女一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