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结局(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迷雾》其实是个内容极丰富的故事。
  它以一个雾气围城作为一颗开始,中间其实支撑故事发展的就是那个狂热信徒,到后来揭示了邪教发展传播的模式,也揭示了人们在这样情况下的真实人性。
  夹杂在其中的,还有各种表达...
  但说到底,它大部分地方还是带着那种英雄主义的电影——因为里面有那么一个典型的男主角。他在面对把《旧约》引申到现实之中的疯狂信徒,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家人朋友。他第一个冲上去对抗,始终保持理智,还愿意为朋友家人做奉献。
  可以说,男主角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电影主角。
  这很正常:
  因为对的上米国式的胃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设定。
  问题出在结尾。
  这部电影原片中,最后结尾却来了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那就是男主角英勇正义,一路上所向披靡且带着他的信民们冲出黑暗,走了出去。
  他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但...
  古希腊神话里,最为沉重的,难以突破的就是宿命。原版电影最后,男主这边在绝望中,所有存活的队友的选择了自杀。而等到男主的时候,没有子弹了,他在悲伤之后出了车门才发现军队到来了。
  之前跑出去的母亲也获救了。
  努力拯救一切的男主,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拯救,他的一切无济于事而最终讽刺地败给了宿命。
  ...
  “这就很让人不爽就对了。”林浩当时就撇撇嘴,道:“要一个风格,就一个风格到底。”也就是别前面都是《大闹天竺》,后面接了个《梅兰芳》。
  你是英式、美式、冰美式,英雄、懦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观众能看到结尾其实都算是喜欢前面的风格,到最后你突然来一个艺术的升华...
  可以,但不能过。
  看得出,弗兰克是想做希腊式的悲剧的,但又犹豫着市场会不会不买单。
  这就让最后的东西吧,有点蛋疼。
  还有那么一些草率。
  所以林浩的加入,某种方面来讲也算是破局:因为黄种人男主角的缺失,观众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让这一切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改变。
  拍摄现场,为了配合做后期,其实车内和车外是分开拍的:车内实景拍摄,车外的远景都是在那边后期的棚内,用特效拍的。
  《迷雾》的团队还算给力,就算因为纳森的事情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并没有真的增加拍摄时间。
  “准备,3,2,1,action!”
  越野车内,所有人都满脸震惊和惶恐地,看着那只巨兽模样的东西走远。它大概有几十米高,浑身长满了触手,没有看见它的脸,但每走一步车就被震起来一步,这样的恐惧让所有人都仿佛目睹世界末日来临。
  “我们尽力了,没有人能否认...”
  丹米勒无神地看着窗外。
  “对...的确如此。”
  旁边的艾琳也整个人仿佛神魂出窍,喘着气。如此绝望的恐惧,远处传来的嚎叫,似乎世界全都陷入了迷雾中。
  阿曼达看向大卫,大卫转头看向丹米勒,再转头看向艾琳再回到阿曼达。被看到的几人,似乎都传递了一个共识,所以阿曼达此时已经泪水盈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