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 / 4)
“怎么就是胡说八道了,您今年多大?二十七还是二十八?正是大好年华。您再找一个,身边也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以后生个弟弟帮咱家支应门户,多好的事儿啊。”
陈氏被她说的又羞又恼,摔了绣棚子,把小鱼赶了出去。
唐 小鱼不以为意,陈氏现在这么年轻,没必要为个负心汉守着,不值当的。不过想改变陈氏的想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毕竟她受古代的礼教这么久,女子从一而终的 思想植在骨头缝里。小鱼想着,陈氏如今就是个有点钱的农妇,守贞啥的那是读书人讲究的事,乡间女子改嫁的,再嫁的多了去了,谁也不能说她什么。慢慢来,陈 氏总有软和的时候。
当然,如果她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娘儿俩守着过一辈子也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有好的,那也不能白白错过不是?
这一日起来,唐小鱼想着是不是要回县城的宅子里看看去,就听着碧桃来叫她,说是门外头有人找。
有人找?谁啊!
唐小鱼紧扒了两口饭,带着碧桃去了前院儿,正见着红梅引着两个人站在廊下。
那两人穿着一身青布衣裙,头上素素挽着丫髻,手里挎着粗布包袱,正搓着手,神情忐忑地向里头张望。
“啊!是你们!”唐小鱼惊讶地叫出声来,拎着裙子飞快地跑过去。
“你们怎么来了?”
“小鱼……不是,小姐,我们是来投奔您的!”
☆、第58章 姐妹
来的人正是小鱼原来寄身清心观时的那两个姐妹,常思和常宁。姐姐常思比小鱼大一岁,如今正是抽条儿的时候,再见面的时候,个子又抽高了不少,原来 的一点婴儿肥早不见了,露出一张瓜子尖的小脸,细瘦身形,看着风吹折柳一样。妹妹常宁今年九岁,比以前也瘦了些,小脸微黄,神情倦怠,看着不大精神。
小鱼原先在清心观里与这两个小姐妹玩得最好,她们对她也诸多照顾,今儿见她们俩拎着包袱过来,又是这样一副容色,心知定是清心观里出了事儿了。
“出了什么事?”小鱼拉了姐妹俩进屋里,让碧桃和红梅端了热茶和点心上来。
常宁饿得狠了,抓了糕饼就吃,常思一脸愁容看着小鱼说:“我们现在是没地方去了。”
原 来出钱供着清心观的那家人前些日子生意出了差子,他家生药铺子进了假货,吃伤了人,赔钱是小事儿,重要的是名声差了,那家人也没脸再在县里待下去,便收拾 了家当要去苍南投奔族亲。清心观再没供奉拿了,观主便要带着两个徒弟到南边寻她师姐挂单儿。常思常宁本是她们捡来的孤儿,并未授冠,这一番长途跋涉的,观 主也就不好再带着她们上路。
她们无父无母,年纪又小,这会子能去找什么出路?思来想去,能投靠的人只剩下小鱼母女了。常思人长得漂亮,手脚也勤快,阳明村上对她上心的少年也有不少,听说观主要离开,便有几户人家托人去观里要给常思说亲。
常 思就常宁一个妹妹,到哪儿都是要带着的,她一直在观里住着,跟着小鱼识了几个字,眼界已经不同,知道小鱼现在有房子有地有名声,已经是个富贵小姐了。她跟 妹妹商量着,与其嫁到村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农妇,不如去投奔小鱼,哪怕做个丫鬟,也不用拘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刨食儿。凭着她们姐妹跟小鱼的交情,将 来说不定也能有个更好的归宿。
于是她跟杨三爷打听到了小鱼现在的住处,拉着妹妹,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走了过来。
小鱼说:“得亏你们现在找来,原本我打算今儿回城里一趟的,这可赶巧,还没及走,你们来了,不然可不要扑个空了?”
常思觑着小鱼的脸色,惴惴地问道:“那你肯收留我们不?我和常宁吃的少,能干活儿的,保证不给你添麻烦。”
常宁忙点头,紧张地看着小鱼:“是啊,小鱼姐姐,我们什么活儿都能干的,你现在是小姐了,肯定缺丫鬟的,我们给你当丫鬟,不吃白食。”
小 鱼摆摆手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以前我跟我娘都亏着你们照顾着,现在你们要来,便给我当帮手,给我作伴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咱们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情 份,什么小姐丫鬟的,这不是打我脸吗。你们安心住下来吧,咱们还像以前那样,当姐妹处着。我有好吃的,不会少了你们一口。”
两姐妹听她这样说,心里感动,站起来给她行礼:“这可不敢。”
小鱼笑着拉了她们去后院儿见陈氏。
陈氏见是她们姐儿俩,忙下床穿鞋子迎上来。见着这姐儿俩面黄肌瘦的,知道她们没吃什么好的,又亲自去厨房里吩咐,要多做几个肉菜上来给她们补补。
席间常思还好,常宁饿死鬼投胎一样狼吞虎咽,吃着吃着捧着碗哭起来。
说起来,大家一道吃过苦受过穷,她们被道姑们从道上捡来的时候,大的五岁,小的才会走路,女冠生活清贫,平日只顾自己念经打坐修功课,并不怎么会带孩子,所以她们都是散养着的。也就是后头陈氏落难投在观里,她们才享受到了点母爱。 ↑返回顶部↑
陈氏被她说的又羞又恼,摔了绣棚子,把小鱼赶了出去。
唐 小鱼不以为意,陈氏现在这么年轻,没必要为个负心汉守着,不值当的。不过想改变陈氏的想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毕竟她受古代的礼教这么久,女子从一而终的 思想植在骨头缝里。小鱼想着,陈氏如今就是个有点钱的农妇,守贞啥的那是读书人讲究的事,乡间女子改嫁的,再嫁的多了去了,谁也不能说她什么。慢慢来,陈 氏总有软和的时候。
当然,如果她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娘儿俩守着过一辈子也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有好的,那也不能白白错过不是?
这一日起来,唐小鱼想着是不是要回县城的宅子里看看去,就听着碧桃来叫她,说是门外头有人找。
有人找?谁啊!
唐小鱼紧扒了两口饭,带着碧桃去了前院儿,正见着红梅引着两个人站在廊下。
那两人穿着一身青布衣裙,头上素素挽着丫髻,手里挎着粗布包袱,正搓着手,神情忐忑地向里头张望。
“啊!是你们!”唐小鱼惊讶地叫出声来,拎着裙子飞快地跑过去。
“你们怎么来了?”
“小鱼……不是,小姐,我们是来投奔您的!”
☆、第58章 姐妹
来的人正是小鱼原来寄身清心观时的那两个姐妹,常思和常宁。姐姐常思比小鱼大一岁,如今正是抽条儿的时候,再见面的时候,个子又抽高了不少,原来 的一点婴儿肥早不见了,露出一张瓜子尖的小脸,细瘦身形,看着风吹折柳一样。妹妹常宁今年九岁,比以前也瘦了些,小脸微黄,神情倦怠,看着不大精神。
小鱼原先在清心观里与这两个小姐妹玩得最好,她们对她也诸多照顾,今儿见她们俩拎着包袱过来,又是这样一副容色,心知定是清心观里出了事儿了。
“出了什么事?”小鱼拉了姐妹俩进屋里,让碧桃和红梅端了热茶和点心上来。
常宁饿得狠了,抓了糕饼就吃,常思一脸愁容看着小鱼说:“我们现在是没地方去了。”
原 来出钱供着清心观的那家人前些日子生意出了差子,他家生药铺子进了假货,吃伤了人,赔钱是小事儿,重要的是名声差了,那家人也没脸再在县里待下去,便收拾 了家当要去苍南投奔族亲。清心观再没供奉拿了,观主便要带着两个徒弟到南边寻她师姐挂单儿。常思常宁本是她们捡来的孤儿,并未授冠,这一番长途跋涉的,观 主也就不好再带着她们上路。
她们无父无母,年纪又小,这会子能去找什么出路?思来想去,能投靠的人只剩下小鱼母女了。常思人长得漂亮,手脚也勤快,阳明村上对她上心的少年也有不少,听说观主要离开,便有几户人家托人去观里要给常思说亲。
常 思就常宁一个妹妹,到哪儿都是要带着的,她一直在观里住着,跟着小鱼识了几个字,眼界已经不同,知道小鱼现在有房子有地有名声,已经是个富贵小姐了。她跟 妹妹商量着,与其嫁到村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农妇,不如去投奔小鱼,哪怕做个丫鬟,也不用拘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刨食儿。凭着她们姐妹跟小鱼的交情,将 来说不定也能有个更好的归宿。
于是她跟杨三爷打听到了小鱼现在的住处,拉着妹妹,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走了过来。
小鱼说:“得亏你们现在找来,原本我打算今儿回城里一趟的,这可赶巧,还没及走,你们来了,不然可不要扑个空了?”
常思觑着小鱼的脸色,惴惴地问道:“那你肯收留我们不?我和常宁吃的少,能干活儿的,保证不给你添麻烦。”
常宁忙点头,紧张地看着小鱼:“是啊,小鱼姐姐,我们什么活儿都能干的,你现在是小姐了,肯定缺丫鬟的,我们给你当丫鬟,不吃白食。”
小 鱼摆摆手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以前我跟我娘都亏着你们照顾着,现在你们要来,便给我当帮手,给我作伴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咱们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情 份,什么小姐丫鬟的,这不是打我脸吗。你们安心住下来吧,咱们还像以前那样,当姐妹处着。我有好吃的,不会少了你们一口。”
两姐妹听她这样说,心里感动,站起来给她行礼:“这可不敢。”
小鱼笑着拉了她们去后院儿见陈氏。
陈氏见是她们姐儿俩,忙下床穿鞋子迎上来。见着这姐儿俩面黄肌瘦的,知道她们没吃什么好的,又亲自去厨房里吩咐,要多做几个肉菜上来给她们补补。
席间常思还好,常宁饿死鬼投胎一样狼吞虎咽,吃着吃着捧着碗哭起来。
说起来,大家一道吃过苦受过穷,她们被道姑们从道上捡来的时候,大的五岁,小的才会走路,女冠生活清贫,平日只顾自己念经打坐修功课,并不怎么会带孩子,所以她们都是散养着的。也就是后头陈氏落难投在观里,她们才享受到了点母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