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语澹想来也觉得如此,这样四米多高一翻摔下来,竟然安然无恙,已经万幸了,劫后兴奋,管他的!
  没有负重,两人一派轻松就回了家。
  刘三桩一到家就翻了崇书,一拍大腿道:“我说今天咱咋这么玄呢,原来应在这里。”
  崇书是有关一年吉凶占卜的书,说是迷信也好,说是玄乎其神的智慧也好,反正很多人信这种书,常常和黄历并着一块用,作为生产和生活指南。刘三桩看到崇书今天的批注,认得‘忌出门’三个字。
  刘三桩合上崇书决定道:“今天咱不能出门了,刚才已经是万幸,再来怕不能‘万幸’了。”
  夏语澹无所谓这些迷信也好,玄乎也好的东西,但是避在家里换个安心也是值得的。
  “姑娘,咱现在做馄饨,吃碗馄饨压压惊。”刘三桩想着一起是一起了,把外面的事暂丢开半天。
  刘三桩最喜欢吃馄饨,但是,农忙时节,谁有闲工夫包着吃,现在好了,忌出门,不就得空了。
  拿面粉加水和面,醒面;拿出一块鲜肉和一碟猪油渣,按五比一的比例剁碎,加一点点盐,姜,蒜,酒,酱油,备用;再翻出一个直径一米大的面板擀面皮,一团面不断的揉开,揉圆,揉薄,最后折叠着铺开,用一个四方形的杯盖,扣出一张张馄饨皮。
  夏语澹也没闲着,拔葱,洗葱,然后才看着刘大叔擀面皮,扣出了馄饨皮。夏语澹看会了,也拿起来包着,中间加一点肉馅,对角卷起,再对角反扣沾一点水黏住,像帽子一样可爱的馄饨就做好了。
  一个个馄饨从指间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面板上,刘三桩也没有急着煮。饶有兴致的一个个数着,让夏语澹跟着数。
  夏语澹知道刘大叔是在教自己数字,也很捧场的跟着一个个馄饨的点过来,一二三……往一百数。
  一大一小正数着高兴,还在分配着,给谁吃几个,刘大哥满头汗的赶回家,看见两人才松了一口气道:“爹呀,你在家呢!左等右等,没等到你的车推回来,怎么车在那里?”
  刘三桩淡定的道:“看见了,姑娘和我在那里跌了个跟头。我回来看了崇书本子,今天姑娘和我犯凶,不能出门了。”
  刘大哥紧张的转着看人道:“姑娘没磕着吧?爹你没有摔着吧?”
  夏语澹随口道:“没事,我们很万幸!”
  刘三桩笑道:“咱都好,告诉你娘去,把车拾到上来,地里的事不着急,我这里费半天功夫不耽误事,明天养好了力气再干活。”
  “诶!我回儿说去。”人最重要,刘大哥也不会把半天功夫放心上,崇书上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刘大哥风一般的来,风一般的跑了,省的地上再等信的人着急。
  ☆、第九章 买香
  西半天橙红的晚霞渐渐黯淡,被烟青色的暮光吞噬。
  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麦茬翻起,铲碎,深埋回土地,一排排的桑树点缀在田块之间,一个个黑点游走在田间小路上,三三两两的结伴向白墙黛瓦走来。或坐或站或蹲,二十六家佃户的户主,围绕在刘三桩周围。
  刘三桩坐在椅子上,前面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只竹筒,一个陶罐,一张白纸,一块寸大的砚台,架着一支须眉笔。刘三桩点了人数,二十六家,没少一个,开话道:“你们都知道的,没有好香种不出好庄稼,我也不多说废话了,价还是去年的价,往年怎么着,今年还怎么着,你们挨个的报上来,定个总数,彼此商量着兼顾些,明儿就要预备了车辆人手出发。”
  佃户们都懂的,在家里已经商量定了,挨个的把几根麦秆放进竹筒里,再把一串钱放到陶罐里。因为涉及了钱的出入,刘三桩抓着笔,还要白纸黑字的做个记录。夏语澹透过竹帘子往外看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疲惫收割后的欣喜。
  一个壮实的佃户憨憨的向着刘三桩笑得很是忐忑,正要放十二根麦秆到竹筒里。
  刘三桩搁下笔道:“王初八呀,你家今年又没有多佃几亩地,要买十二桶香?你就不怕十二桶泼出去,把地给泼焦了。别和我弄鬼,我还记得,你家去年就买了八桶。怎么多冒出了四桶?”
  大伙儿今日商量着买香,不是求神拜佛用的香,是夜香,是秽物。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就能交换,就能买卖。因为那东西味道不好闻,大家图个雅趣儿,都反着说‘香’。
  这些香对庄户人家还是宝贝,基本家家户户都是自留自用,尚还不够用的。不过,往上走,在县城州府,人一样的吃喝拉撒,总有些人已经脱离了在土地里刨食的生活,这些东西就无用了,因此就生出了一项倒卖夜香的生意。倒卖夜香虽然累点,臭点,脏点,但这生意风险小,干的好是两头收钱的好买卖。
  刘三桩管理的这个小庄子,种着两季的庄稼,都没有给土地蓄力的时间,所以,一年在种水稻之前,要买几桶香给地增增肥。地力不够种不出好庄稼,再想只进不出,自给自足的庄户们都愿意在这一块儿花钱,所以,回回二十几家佃户都要买几桶。
  王初八舔着笑脸道:“呵呵,去年的事,头儿还记得那么清楚。”
  刘三桩悠闲的道:“没这点记性,咱也当不了你们的庄头,上面主子们也不放心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