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第18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等部分投机者意图在贸易城里买下土地或商铺,又或者买断城外的展览台时,他们得到的回应却是:拒绝,拒绝,还是拒绝。
  哪怕有人对贸易区官府砸下十万钱的巨额,得到的回答还是拒绝。
  淮南贸易区官府规定,贸易区一切土地和商铺全部归官府所有,只能租不能卖,而且只能进行一年以内的短租,不能长租,任何人都不能在贸易区内垄断,一旦有人垄断某类商品交易,告到官府,由官府查实后,将会被淮南贸易区永久拉黑。
  俗话说得好,短期经营看利润,长期经营看法律。
  毫无疑问,淮南贸易区在方方面面展现出来的讯息都在说,我们做的是长远生意。
  从南慜帝四年十月,北帝在淮南贸易区下的买盐订单顺利完成的消息渐渐流传开来开始,就陆续有来自淮南周边的商人开始收拾东西前往淮南。
  十一月,消息传得更广,关注事情进度的商人家族得知消息后,也迅速收拾了包袱或货物前往淮南。
  到南慜帝五年三月,过了最冷的一段时间,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每日新进入淮南的商人团体数目开始达到巅峰,根据淮南贸易区的负责人,五品贸易总长卫婷给陆瑶的报告统计,从三月一日到三月二十九日,淮南贸易区每日新增商团数达到五百,光是官府经手的大额官契交易里,单日的平均商品流水额就达到八十万钱,这还是没算人家私底下达成的交易。
  而此时北帝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八亿钱,折算成日,每日也不过是百万钱而已。
  也难怪投机者们用十万钱买城门口一个展览台的买断权,官府的人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了。
  巨额的交易在淮南贸易区达成,带来的是整个江北地区的繁荣和南北经济增长以及百姓的生活水平增高。
  但是陆瑶更加看重的,却是这一场牵动全国眼光的经济活动中,间接对全国甚至更广阔地区造成了文化交融和文化经济辐射。
  魏晋的几百年乱局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自汉时便陆续有大量胡人南迁进入汉人生活的区域,而双方却始终隔阂,文化和文字不互通,商品货物轻易不互卖,种族之间的习俗泾渭分明,族与族之间矛盾日益变深,爆发出来的胡人乱华不过是这种矛盾积累到不能再拖。
  但是汉文化最博大精深的地方也在于其包容性,从人到文明,都是包容的,哪怕一群外来民族像沙砾般滚入蚌壳之中,汉文化和汉文明也会像最坚毅隐忍的珍珠蚌一样,在漫长的痛苦后融合并研磨出最光彩照人.气象万千的盛唐珍珠。
  陆瑶要做的,是加速融合,也是缓和矛盾。
  而无论是缓和矛盾还是加速融合,另起炉灶,塑造一个第三方,才是最快最迅捷的方式。
  简体字的推行,就是陆瑶给出的第三方文化缓和地带。
  在淮南贸易区里,官方通用文字是简体字,无论是胡人文字还是汉人的繁体字在这里都不通行,如果你想在淮南贸易区长期混并混得开,想通过淮南贸易区将自己的商品卖到更遥远的地方,就不得不学会简体字。
  而在淮南贸易城内,有官府开办的识字班,明码标价,对外招生,外来的商人只要交一定的钱,就能进入识字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识字培训,包教包会。
  因为他们学完之后送一本叫做《拼音字典》的书,上面记录了两千个常用的简体字,即使你在三个月的识字培训班里没有学会太多的字,但是三个月,里面的老师们一定教会你拼音.偏旁部首以及《拼音字典》的用法。
  有了这本《拼音字典》,哪怕你除了拼音什么字都不认识,你也能在看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通过查字典这一行为立刻马上找到字的读音来明白这个字的意思。
  淮南贸易城的识字班在南慜帝四年的十二月开始正式在贸易城内的官府旁成立,里面一共有五百二十位毕业于妇好书院的女老师,她们都是从江北本地各个乡选拔来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经验和最强大的后台。
  因为她们的后台是妇好书院,而妇好书院的名誉院长是王若彩。
  她们的工资很高,因为她们在教天底下最有钱的一批人,她们的教学效果也的确很好,因为哪怕自认为对文化学习有多排斥多没天赋的人,从她们的识字班毕业之后,至少能够靠着《拼音字典》认字了。
  淮南贸易区从建立开始,天下的商人都为这里的巨大商业利益而来,但是等到第一批贸易城的三个月识字班教学的商人学生们毕业,并将自己在贸易城识字班学到的内容告诉亲友开始,天下更多有钱人闻风而动,为这里的识字班而来。
  古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在这片大地上,除了少数对汉文化认同不多的外族人,更多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刻在脑子里的就一件事:要识字!识字是跨越阶级提升自己的第一步!
  只有识字才能当官,只有识字才能更为更高贵的人,只有识字才能读圣贤的书,学圣贤的思想,这种崇学崇文的思想像基因一样被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骨子里,即使千年过去,即使乱世流离,也始终无法磨灭。
  但是孔子之所以会因为有教无类被天下人铭记颂扬,正是因为他不问学生的出身,来者不拒。
  在更多的时候,识字的门槛像高不可攀的天梯,是有些人几辈子都不可能够得上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