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灾害多,不是重点,重点是,不能及时的解决,
  天灾,人心齐可解,人心险恶,就难了。
  一些畜生横生枝节,收敛兼并土地,粮食给不到位,让这天灾扩大了灾难,甚至早在太宗时期就已归附的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在这时,也反叛大唐,自称可汗;
  同年,雍州、绛州、同州等九州发生干旱蝗虫灾害……齐州、定州等十六州爆发洪水……
  若非霄族暗中出手解决不少问题,真挺不到永徽二年。
  那半年没灾没害,李治终于有了喘息机会,想要解决内忧外患,然而……还没准备好,地震又来了。
  晋州第六震时,李治都以为或许老天爷真在警示于他,警示他与原本是庶母的武则天…动了情!
  照规定,新皇必须要在先皇死后,前往感业寺烧香。
  那一年所有人都欺负他孤家寡人,甚至他年纪轻轻就要被长孙无忌强迫封太子!
  什么情况才封太子?那是皇帝乐意了,才会封太子!可他不是,他是被逼封的王皇后中意的太子。
  直到武则天的进宫,他才觉得自己是皇。
  当然,这里有王皇后的功劳,她为了打压萧淑妃,想要武则天分走萧淑妃宠爱,而武则天入宫,起初也不过是他李治的一步棋子,可是在永徽二年,他发现武则天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
  武则天封为昭仪这年,李治找到机会如何摆脱长孙无忌,
  这个所谓的长孙无忌,世人都以为是武则天杀的,实际上不是。
  长孙无忌本是李治的亲舅,可他不仅欺负李治,更将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李恪打上了谋反的名。
  当年,李治都不用审讯就知道李恪根本没有参与谋反,他是被冤枉的,可当他询问长孙无忌是否放人,长孙无忌只有一句——
  “如果将来有人在以庶长子身份做文章,这就是对皇上的威胁!”
  那是李治最后一次在舅舅面前露出孩子的怯弱,他哭说:“舅舅,吴王兄是我的兄长,我不能赦免他死罪吗?”
  第135章 徐怼怼怼
  记忆中的长孙无忌舅舅,冷冷的望着自己道——“陛下该以社稷为重,不应困守于手足血肉之情!帝王家,最是无情!”于是,李治闭上眼,仿佛还是昨天。
  他的哥哥吴王李恪,在永徽四年二月被杀,年仅三十四岁。
  很巧,李治如今也到三十四岁。
  哥的死让李治明白,哪怕本无意谋反的人,却因拥有了庶长子的身份而有了借机谋反的可能性,因此被置于死地,实属——
  “众望所归”。
  而这归根结底,用霄冬至的话来说——
  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皇帝制度的问题。
  适合当太子的,因为身份而不得不遵循君臣之礼,不适合当太子的,一直都忌惮有能力有才干的皇子,只有当嫡子之间的竞争不存在的时候,才能解决一切。
  最好是——
  王朝也不复存在!
  一切制度都去掉,可在那之前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