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作家 第9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些记忆如果太沉痛的话,何不用更快乐的记忆将它们覆盖呢?
  多余说教的话胤禩就不说了,过多的说教也只会让人厌烦,且不一定听得进去。
  胤禩作为将胤禟当做好兄弟的兄长,由衷的祝福,祝愿他能展开新的人生,也盼着他过得越来越好。
  兄弟二人之间的亲密谈话持续了约两个多时辰,说笑间,时间已至黄昏,下午茶喝了不少,美味也吃了不少。
  胤禟这边分享对于“未来”的记忆,胤禩这边分享并分析各戏文的可能,二人对未来也有了新的规划。
  比如,胤禟就打算之后还是捡回老本行去从商,若要立于不败之地,自己的小心思藏的严实一些,一切就顺着汗阿玛来。
  他要紧跟八哥的脚步!
  之后无论是兄弟们之间有怎样的纠葛,他们做什么,都把正事儿大清放在第一位,私欲不过重,则得圣心。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为了中老年生活能舒服,胤禟还要增加自己手底下的筹码,并且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与曾经喜欢的人再次结识,也许又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光景,重来一回的人生,总有灿烂的阳光在等着他去晒。
  待天色渐暗,胤禟没有再留。
  抱着忐忑与坚定的心情而来,又带着心中放下大石头的舒畅而走,胤禟只觉得在恢复记忆后,心里的郁气都散了!
  虽然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与八哥互相坦诚的感觉真好。
  胤禟走后,郭络罗氏问胤禩:“爷与九弟之间的误会解开了?”
  胤禩还挺意外:“敏慧怎知我们之间有什么误会?”
  “前几日爷总是在想九弟的事,九弟今日来找你也是心事重重的,”郭络罗氏笑道:“刚才他离开的时候,是笑着走的,心情一看就不一样。”
  胤禩笑了起来:“是啊,误会已经解开了。”
  “敏慧,我明日要出去一趟,若是有人来找我,就说我在闭关写话本。”
  胤禩解释道:“最重要的几家书肆那儿我得亲自去看一看。”
  郭络罗氏严肃着脸点点头。
  他们夫妻二人之间,私底下还会聊一聊朝堂之上的事,其实比起贤内助,胤禩觉得“智囊、幕僚”这样的称呼更适合敏慧的地位。
  她能跟上他的思维,也不避着,互相之间讨论,对之后的规划心里也就有了数。
  他们之间的沟通也很奇怪,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个小会,夫妻两个一脸严肃的面对面,先互相指责或自我批评,再找到解决方案,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思路一清二楚。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他们两个的沟通相处有一些奇怪,但是胤禩与郭络罗氏都觉得这样的方法很简洁明了,方便实行,还就沿用下去了。
  或许以后的家庭小会还会继续下去。
  郭络罗氏告诉胤禩自己在妯娌这儿听来的一些消息。这一部分的消息,又是胤禩作为男子探听不到的。
  比如江南这儿有花会,赛诗会,每年的七夕也会有庙会之类,不过庙会之上人多且杂乱,为了安全,还是不适合去。
  比如她以夫人外交,又与谁家夫人唠嗑唠上了,结交了那些新的朋友。
  夫妻之间关系,沟通是最好的桥梁,比起从不与太子妃商议事情的太子而言,胤禩又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有事儿会与福晋讲。
  不要小瞧了福晋的能耐,她也是个能上马背,拉弓射箭的能人,只不过是因为京城官家贵女管得严,在闺阁里给压住了而已。
  嫁了人以后,反而比在安亲王府中更自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