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作家 第9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胤禟在经商上有丰富的阅历,只是上一世他是先敛财再扩大经商规模,这一世他不必去敛财,手里的钱全都是八哥给的。
  说好了要赚钱养八哥,结果这辈子体会了一把反过来被八哥养的感觉。
  胤禟哑然失笑,赚钱的动力满满,恨不得立刻将八哥给的钱变多十倍还给他,让他感受一下被弟弟砸钱养的感觉。
  有了动力在前,他干活就更卖力了。
  胤禟懂外洋语,喜爱发明,他不仅打算在陆地上经商,还将主意打到了海上。
  回归京城后,胤禩早出晚归忙掌卫事大臣之事,每天都去汗阿玛跟前禀告。
  胤禟忙了起来,他总觉得忘了一些什么,又想不起来,既然想不起来那就不重要,索性不去想了。
  胤誐又一次在九哥屋外扑了个空,气成河豚!
  另一边,康熙见胤禩如同“浪子回头”,“改邪归正”,再也没折腾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笑着夸他:“胤禩自南巡回来后,长进不少。”
  胤禩听着,笑答道:“汗阿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儿臣在你眼中有多不堪呢,这话听起来就像是骂儿臣。”
  康熙与胤禩之间的父子关系,是长期秘密维持下来的结果。
  就是这种大家都不知道就我两知道,我两悄悄勾搭上的秘密。
  差点被其他兄长撞见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地下偷情般刺激!
  同样的,所有人都觉得胤禩温和谦逊、君子如玉,丢人全都在君父面前丢,也让康熙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
  “朕是在夸你最近几件事办的利索,”康熙轻哼一声。
  他又回归正题:“朕欲削八旗宗室。”
  八旗宗室的权势,枝繁叶茂在大清盘根错节,一代又一代扎根于此,康熙早些年受制于四大辅臣,好不容易擒鳌拜,平三藩、台湾、准噶尔,定北面罗刹,如今开始着手整顿内政,可不得要将那些掌握了朝廷血脉半边天的宗室给削了?
  皇太子、皇长子身后的党羽聚集,也是满洲大姓在推波助澜,康熙并非不知推动他们在内斗之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一边恼了他们,一边又需要他们来维护统治安稳。
  当初设立南书房时,他还有太皇太后商议,如今老人家故去了,康熙唯有与心腹们说。
  胤禩能得到康熙信任,除去自身以外,生母地位低微,家族成员简单亦是考量之一。
  如今迎娶的福晋虽出身大姓,也算宗室之一,却无岳父岳母,对胤禩影响极低。
  胤禩深知,汗阿玛对他说这些,并不是一定要他出主意,到时候究竟要用什么样的主意,自有心腹们为汗阿玛排忧解难商讨出来最好的策略,其实君父想要的是他的态度。
  因为胤禩性格好,在朝中人缘好,在内务府广善库任职时结识了不少宗室。
  他总不能说,自己只是与他们君子之交淡如水。
  问题还是出在胤禩自己身上,因为他的来者不拒,他脚踏多条船而不翻,对每一个人都温柔如和风细雨,喜欢他的人就欣赏他,讨厌他的人当然也认定了他以笑为面具,内藏奸佞。
  当初纳兰明珠不也这样吗!结果上位掌权后,连结党羽、排除异己,掀起党争,与索相党斗得旗鼓相当,后来还不是让皇上忍无可忍撸了了事。
  “宗室当然要削,”胤禩分析道:“只是若以雷霆之势,京城官职职缺少了人,政令推行不下去,汗阿玛若是愿意等到科举之后,翰林院入选众多有才之士,日后各个职缺有了人,就可以撤换人手了。”
  康熙眯了眯眼:“削宗室,朕会连着安亲王府一块儿动。”
  胤禩想了想,现在为安亲王府求情显然是个会触怒君父的举动,他有些苦恼道:“那儿臣赶紧将话本写了卖出去,汗阿玛就有理由骂儿臣了,您骂了儿臣,外人就会先入为主。不然您动安亲王府,儿臣若是不说说情,就显得儿臣人情薄凉。”
  康熙横眉道:“朕看谁敢说你人情薄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