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婉宁微微一笑,“如果在我和三姐姐都未定亲之前上门,那么就得按顺序来,与三姐姐定亲。可是三姐姐的目标……”
  安宁这下也懂了,先看着自己能不能与三皇子定亲,如果能就立刻上门提亲,和三皇子成为连襟。
  “再者说,我还有一年半才及笄,若是提亲提得早了,方家还得等上两年,才能等到我为他们带来一门贵戚。”
  郑氏道:“难道宰相府的女婿还不够么?”
  婉宁轻哼一声,心里想着前一世看到的方家嘴脸,“人心总是贪婪的,能多要一些,为什么不多要呢。”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看哪个先定亲,然后立刻上门求娶另一个。这样一来,才是收益最大化。所以昨天刚刚传出镇西侯要与宰相府定亲的消息,今天他们就登门了,甚至不敢等到正式定亲的时候。生怕多等几天,三姐姐与哪个大人物定了亲,他们就失去了机会。”
  “可是……”郑氏有些迟疑,“就算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可方家已经来了,安儿不还是要嫁过去?”
  婉宁点头,“的确,这只是第一个疑点,只能说明他们动机不纯,却不足以让他们主动退婚。”
  穆鼎此时脑子清醒了许多,婉宁的话也捋顺了他的思路,刚刚被郑氏母女哭的他都想直接答应了,“这一点的确不够,但却能使事情有转圜的余地。”
  “不错,此外还有第二个疑点,就是他们的说辞。他们说的是之前不知道有婚约,因为出发赶考收拾遗物才得知此事。这里就很奇怪,那位过世的方大人到底是想不想结亲呢?”
  “若是想,那就应该早早的告知方家母子,至少应该先告诉方母亲。然后再与父亲通下消息,毕竟当时是酒后戏言,先通消息,也算互有商量,更能避免万一父亲忘记了,把女儿许配出去,闹了乌龙。”
  “若是不想,就不该留下书信,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可是那位方大人,偏偏既未提前通气,又未守口如瓶,这就奇怪得很了。方大人毕竟也是做到知府的人,行事怎么可能这般不周全?”
  “或许是那位方大人绵延病榻,无力顾及?”郑氏迟疑。
  穆鼎摇摇头,“事关独子的前途与婚姻大事,除非是暴病而亡,否则又怎么会无力顾及?”
  婉宁看向穆鼎,“父亲能不能向女儿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方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穆鼎迟疑了一下,陷入了回忆之中,“当年的方淮,会试的第一名,殿试时,陛下亲点了他做状元,当真是意气风发。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清高桀骜是共性,可谁也没有方淮那般清高,当年离京之时,他可是说过不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成绩,誓不回京的豪言壮语。”
  婉宁道:“我想,这么多年,这位方大人也没有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提携于他吧?”
  穆鼎点头,“的确没有。”
  “这就是了,”婉宁一拍手,“定亲的事情父亲都忘了,可是方大人却一直记得,想来是有结亲的意向的。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年并不直接告诉方家母子?”
  “结合方大人清高这个性格特点,有没有可能是他虽然想结亲,可是方尧却让他失望,儿子不成器,清高的方大人也就断了想结亲的心思。”
  “可是那封书信又是怎么回事?既不愿,何必还留书信?”
  婉宁咬了咬嘴唇,“这一点,我也说不准。只不过父亲最近一次见到方大人的字迹已经是十几年前吧,若是有人伪造,就算只有七八分像,父亲也未必看得出来。”
  经婉宁这么一说,穆鼎也有些迟疑。他现在虽然还保有方淮最初的书信,但人的笔迹也会因为境遇而有所改变,有些变化也是正常的。甚至推脱是病时所做,腕力虚浮,写不出原来的字,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以上两点,我觉得方家人既动机不纯,又可能人品堪忧。这门亲事,虽然不能马上拒绝,但也绝不可轻易答应。”
  穆鼎看着婉宁颇有些老成谋算的样子,不仅心生感慨,不知不觉间,当年那个没了母亲惊慌失措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成长为可以出谋划策的大姑娘了。
  “那以你之见,这件事当如何应对?”
  “一个字,拖。当然要稳住方家,既不直言拒婚,也不允婚。不是马上就要秋闱了么,方家那位也是来参加考试的,父亲不妨以此为由,先把方尧安顿到书院里去,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人品与学问如何。”
  “方母若是问及亲事,主说秋闱在即,不容分心。一切等放榜之后再说。”
  “若是方尧没考过举人,就此退却那再好不过。就算考过了,这期间我们也能对方家多些了解,看看他是否有不妥之处,到时再拒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如果没有问题呢?”郑氏急忙问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