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CMOS图像传感器(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图像传感器,已经出现二十多年了。
  当前的技术是ccd? 但其工艺非常复杂? 只有少数几个厂家掌握? 成本较高。
  由于ccd图像传感器的高成本? 主要应用市场在军用? 航空? 航天等领域。
  例如工大与冰飞合作的无人摄影机? 就装配了简陋的ccd摄像头,把图像实时传送回控制中心。
  这种摄像头? 精度不到百万像素,做实时监控比较适合? 但作为照相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更高像素的ccd图像传感器,倒是也有? 但市场上根本看不到。
  只能通过新闻,偶尔见到他们的身影? 例如间谍飞机,间谍卫星。
  ————————
  ccd与cmos技术,从原理上看,同样面积,同样制程,ccd拥有更高的像素密度,更不要说ccd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但特殊的工艺,导致其无法享受晶圆芯片制程进步的红利。
  民用级别ccd传感器的像素,1986年就达到140万像素,到94年已经八年多了,居然无法寸进。
  八,九年前,即使是ccd产线用的是最先进制程,现在也整整落后主流制程4到5代了。
  这其中的原因,谁也说不清。
  也许有技术的障碍,但更大的可能,还是成本的原因。
  现在的图像传感器分辨率低,但价格不低,再加上存储芯片的昂贵,导致市场无法迅速打开。
  市场也有一些所谓的数码相机,但更多的是个噱头。主流相机厂商均没有涉足这个领域。
  ccd厂家需要时间收回投资成本,因此失去了继续升级生产制程的动力。
  而os传感器的制造技术和普通芯片并没有本质区别。普通的晶圆厂直接就可以转型生产。
  一旦cmos图像传感器能够商业化,将会从图像精度和价格两个维度上,对ccd技术带来碾压式优势。
  两年前,郝云丽没有选择cmos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因为它更多是工艺上的创新,是水磨工夫。作为科研项目,意义不大。
  但现在,作为创业项目就比较合适了。
  当然了,没有选择ccd技术,也是出于无奈。
  日本厂家已经在ccd领域建立了绝对的统治权。任何新玩家都绕不开他们布下的层层专利壁垒。
  尤其在民用级别,就连美国kodak都无法攻进这个领域,后世不得不与日本厂商奥林巴斯合作,才算解决专利壁垒问题。
  ————————
  为了这次创业,郝云丽倾家荡产,拿出了200万美元。她把所有的股票都卖了,还搭上了一点积蓄。作为创始人,占股60%。
  王立国教授,还有一家美国私募基金,每家拿出500万美元,各占10%的股份。剩下20%的股份被检测学院拿走,他们以技术支援和5000万人民币入股,成为了第二大股东。
  项目的总投资,不谈技术,光现金投入就达到了1.5个亿,在冰城也算是比较大的投资了。再加上准诺贝尔奖学者的名气,因此受到了省市两级的高度重视。
  郝云丽的名字,经过长年累月的宣传,非常有辨识度,所以她的公司,就叫做丽云科技。
  这次回国创业,她享受了很多便利条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